笔趣阁
笔趣阁 > 终宋 > 第768章 公事私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8章 公事私事

  终宋

因为韩巧儿递信最方便,写了特别多封。


李瑕也想家,渐渐真的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中的情绪。


而在李瑕看这些信的时候,韩祈安想了想,还是问道:“听说,张六郎击败夏贵,重据亳州了?”


“嗯,河南局势可惜了。”


“张家果然有实力……对了,还未恭喜阿郎,喜得贵子。”韩祈安道:“听巧儿说,阿郎这次本希望要个女儿,求个儿女双全。侧王妃则是又生下了儿子……”


“知道岳翁想说什么,放心吧。且不说天地之广,只说蒙古国如今之疆域,三五代人分封治理尚且难以巩固下来,没什么好争的。”李瑕随口说着,眼睛也不抬,又道:“我心里有数。”


七月初七时,张文静生下了孩子,男孩。


李瑕本想陇西之战一打完便回汉中,结果又打算攻凉州,难免心中挂念。


至于这个刚出生的次子对于张家有何影响?


或许会有些影响,关键在于主动权在谁手里。


李瑕翻开张文静的信,只见上面先是说了许多小事,又在小事中掺杂着表达各种想念,最后,她问他是否将孩子的事告诉张柔,并附了一封信,若他同意便直接递往北面。


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夫妻,生了孩子得让外祖父知道一下……


李瑕不由笑了笑,没拆开张文静给张柔的信,而是又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在一起送往保州。


~~


燕京。


张柔缓缓打开一口箱子,只见里面满是书籍。


他缓缓捧出最上面一本,轻抚了抚封面,递给了王鄂。


王鄂曾是金国状元,如今忽必烈的诏书多出自他手。


此时王鄂双手捧过张柔递来的书,摊开看了看,道:“张公有大功于后世矣。”


这是《金实录》,于他们这些北人而言,有超乎寻常的意义……


金国的历史重要吗?


抛开女真人不提,一百多年间活在中原的万万人不能没了历史,否则他们才是被真正的完全灭亡。


不久前,王鄂向忽必烈进言“自古有可亡之国,无可亡之史。盖前代史册,必代兴者与修,是非与夺,待后人而可公论也。”


忽必烈允了。


这代表着蒙古国要为前朝修史,也代表着它维护正统。


蒙古再也不会像灭西夏时那样,完全抹杀掉一个文明。


“千万生灵之幸事啊。”王鄂感慨。


“献了《金实录》,朝廷能为前朝编史,我最后的心愿已了。”张柔道,“可以致仕了。”


王鄂颇为讶异,惊道:“张公这便致仕了?”


“不错。”张柔道:“想请陛下允六郎袭职。”


他这是让王鄂也帮忙说话的意思。


正好借着这个张弘略击败夏贵、收复亳州的时机。


王鄂却是有些疑惑,问道:“但依陛下心意,恐是更瞩意九郎吧?”


张柔心意坚决,摆摆手,不再就此多言,把王鄂送到院门处,道:“状元公慢走。”


……


看着王鄂离开的背影,张柔微不可觉地叹息了一声,想到了许多往事。


三十年前,他随拖雷攻打汴京,当众放言“我用兵以来,杀人多矣,岂无冤死者?从今以往,非与我为敌作战者,誓不杀也!”


结果,金帝逃到汝南,城中金军死战。依蒙军惯例,凡拒不投降者,一旦城池攻破则屠城。那句“非与敌战,誓不杀也”言犹在耳,张柔已下令屠了汝南城。


当时每一个兵士牵着十余个俘虏斩杀,他只在其中救下了王鄂这样的文人。


如今活到老了,最近却总想到当年这些事,汝南被屠后的情形浮在眼前,让他莫名地心悸。担心会报应不爽,遗祸子孙……


“大帅?大帅?”


张柔回过神来,便见一个信使已赶到面前。


“大帅,亳州急信。”


张柔目光看去,迅速抢过那三封信快步赶回书房。


其中两封虽无署名,他却知道是谁写的。


他把张弘略的信丢在一旁,先拿起那封张文静的信,之后转念一想,转而先看李瑕的信。


“阿术死了?”


看到一半,张柔终于是脸sè一变,却还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硬话。


“小兔崽子,但李璮都快完了,你已失去了一个qiáng援,往后还能怎么办?”


如果李璮刚起事时,亳州还在张家手上,李瑕能击败史天泽,攻下洛阳、开封,局势未必不能影响他的决定。


现在显然是晚了,河南已被忽必烈稳定下来。


再往后一看,得知女儿已生了孩子,张柔的神情却又无奈起来……


------题外话------


今天又比昨天写得晚了……还有两个盟主没有加更,等我明天想办法写得快一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