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终宋 > 第436章 劝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6章 劝降

  终宋

贾厚却似未察觉到这股杀意,叹道:“那是窝阔台汗在时的旧事了,自佛道传入蒙古,加之我辈中原人出仕,大蒙古国已渐通牧民之术”


“这些年,蒙哥屠的城少吗?”


“阁下只看到屠戮,却不见大蒙古国之变化?”贾厚道:“只说我家大帅,曾奉旨巡抚天下, 体察民情,治抚民生。曾遇到应州郭志全叛乱, 胁从文武官员有五百余人, 有司议尽屠戮, 大帅却只诛为首数人, 余悉从轻发落。”


话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李瑕,又道:“我非是劝阁下马上归降,只是想教阁下明白我家大帅是何样人。他确有怜惜成都百姓之心,欲经略成都,复天府之国之繁荣。当今大汗身畔,常有此等仁人志士。”


李瑕毫不动容,但还是抬了抬手,示意贾厚继续说。


“前些时日,大汗拿下了大获城。”


贾厚的每一句话都在斟酌。


来劝降李瑕,必然要说出一些蒙军的进展,以显示实力。


而李瑕之所以愿听他说,必然也有打探情报的心思。


那这其中的分寸就需要把握了


“大获城守将,杨大渊,此人是宋军在川蜀的宿将了。名望、资历皆不低。”贾厚道,“初时,他斩杀了大汗派去劝降的使者,一意孤行。大汗震怒,遂有屠尽大获城之意。”


“是吗?”


“但,杨大渊很快便明白,孤城难守,他绝难抵抗蒙古大军。为了满城百姓性命,他决心归顺。大汗本有意斩他,但在我家大帅、汪总帅的劝说下,大汗还是赦免了杨大渊,拜其为都行省侍郎,任以帅位。”


贾厚话到这里,看了李瑕一眼。


见李瑕并不惊讶,贾厚反而有些惊讶。


要知道,杨大渊是蒙宋开战以来,投降的最高阶将领,其影响几乎覆盖了半个川蜀战场。


李瑕要么是早就得到消息;要么是养气功夫极好。


无论如何,都比贾厚预想中难对付。


“阁下对此事如何看待?”贾厚只好问道。


李瑕不加思索,道:“杨大渊这个叛徒。”


贾厚一愣,苦笑起来,摇着头,抚须道:“杨大渊乞活数万人性命,为民而反宋。此为忠于民事。阁下难道认为,他为了一己之臣节,合该让数万人身死不成?”


“屠刀在蒙人手上。若大获城数万人死,该怪的是谁?”


“为官、打仗,不是论是非曲直,求的该是结果。”


贾厚又道:“此事亦可见大汗之心xiōng。在阁下看来,你屡斩大蒙古国大将,大汗该恨你,必要斩杀你?”


“不是吗?”


“大谬。”贾厚正sè道:“蒙古人素来只敬英雄。纵观蒙金、蒙宋之战,多少英雄本是与蒙古为敌,而一朝归顺又得大汗宽宥信重。此等气魄,赵宋可有?”


李瑕摇头。


凭心而论,他确实没办法说赵宋皇帝在这方面比蒙古大汗有气魄。


或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蒙古大汗是争雄天下的统帅,赵宋皇帝是牧守社稷的政客。不是同类人,根本就不可比较。


贾厚显得极为自信,又道:“阁下不必担心投顺后会受到大汗的清算。我家大帅连杨大渊都保得下来,何况是你?阁下若肯归服,大汗必任你阃帅蜀南,镇守一方,统兵牧民,世代封侯。大帅可一力担保,绝无虚言。”


蒲帷脸sè大变。


他近来见李瑕行事,认为李瑕是担得起蜀帅至少成都府安抚使之职的。


但朝廷没给这个权力,李瑕擅自揽权显然有诸多隐患。


恰是蒙古给出的这条件,能消弥这些隐患,甚至给到了更大的权力。


贾厚已扫到了蒲帷的脸sè变幻,继续道:“时势至此,蒙古国一统天下,大势所趋。我辈所为,不该为生民谋太平?大帅欲经略成都,还百姓安乐;亦愿扶阁下镇川南。到时,川北川南,你我汉人世侯合力,造就一方乐土,岂不幸甚?”


见李瑕不答,他又道:“当然,不敢奢求阁下马上答应,但还请相信大帅的诚意。”


“我信。”李瑕颌首道。


蒲帷脸sè又是一变,忙道:“可笑。何谓大势所趋?我看,蒙军年年战败,也敢妄言一统?”


贾厚不慌不忙,向李瑕拱手,问道:“可有地图?”


经过先前的一番话,又不见李瑕反驳,他已有了很大的信心。


“有。”


李瑕不介意听贾厚多说,随手拾了一张什么都未标注的地图,在堂中铺开。


贾厚随手便指点起来。


“大宋的整个防御,其关键在京湖战场襄樊之地。欲破襄樊,当先破蜀。而川蜀之关键则在重庆阁下可知,大汗已进展到了何处?”


李瑕很感兴趣,问道:“何处?”


贾厚笑笑,手指划过涪江、嘉陵江、渠江,在重庆西北方向不远的合州圈了圈。


“不怕告诉阁下,自开战以来,大汗已斩宋将张实、杨立、段元鉴、杨礼、郑炳孙、王佐、徐昕等人;连破苦竹、青居、大获、运山、石泉、大良诸城。纵横捭阖,所向无敌。想必就在此时,钓鱼城业已投降。亡宋,指日可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