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终宋 > 第202章 易士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2章 易士英

  终宋

易士英道:“你从党争泥潭中脱身,既赴川蜀,往后少与jiān党来往罢。”


李瑕道:“忠jiān之事,晚辈不敢断言。”


易士英微微苦笑,道:“你虽年少,但为人稳重……唯戒备心重,不轻易信任人呐。”


“是。”


“你有委屈,但莫让那些朝中苟且之事磨了大丈夫报国热忱,可明白?”


“是。”


李瑕回答得简短,并不与易士英交心。


宋从来不缺忠臣良将,哪怕是岳飞死于“莫须有”,依然多得是人想当岳飞,但他李瑕不想当。


志不同,多说无益。


易士英也沉默了一会。


他想了想,又道:“张实与兀良合台一战,你如何看?”


“晚辈所知有限,不好判断。”


易士英道:“此战,蒲帅十分忧虑,他受任于临战之际,未及约束诸将。张实是大将不假,但不熟水战……擅自出兵,蒲帅也拦不住他。”


李瑕问道:“会败?”


“自是希望张实能胜,不过……蒲帅已命长宁军早做准备,蜀南兵力不足,你回庆符县之后,加qiáng守备。”


“谢易将军提醒,晚辈一定小心。”


李瑕明白,易士英能做出这样的提醒不容易,这不该是一般小县尉能听的军机。


“此事你心里有数即可,不可与旁人言,以免乱了人心。”易士英又郑重交代道。


“是,必缄口不言。”


“你也莫误会了,蒲帅、张实,皆忠义、皆知兵,只是……未及磨合而已。”


李瑕明白这“未及磨合”四字的的言外之意。


这大宋的官僚体系就是这样,倾轧争权不休,管你是忠是jiān、是贤是愚,都会被卷进来。


他觉得再应些场面话不太好,遂开口说了些自己的看法。


“晚辈并未误会蒲帅、张都统,说句不当说的话,大宋上至庙堂、下至乡县,职责冗杂,相互制衡,党争影响深远,晚辈亦有体悟。


其实蒙古也有内斗。晚辈北上所见,蒙哥与忽必烈、蒙人与汉地世侯、甚至是世侯之间,相互倾轨,斗争之烈未必轻于大宋党争。故而,才有人给晚辈情报。”


易士英道:“难为你肯说些心里话,继续说。”


李瑕道:“但他们的制度简单,内斗的方式简单,且国力更qiáng,故而影响小。打个比方。蒙古与大宋都是瓷器的话,蒙古摔裂了就是几个大块,每一块都还能用。大宋则太jīng细了,一摔就碎。”


“非瑜是想说?”


“有时候,粗砺的、简单的、草创的王朝,qiáng于一个制度繁杂的王朝。”


易士英叹道:“道理皆明白,两百余年来,几代官家、名相,何尝未想过削冗政?”


李瑕道:“是,晚辈才疏学浅,也没甚主张。”


他并非真的没主张,主张“破而后立”,以一个新的王朝代替大宋而已。


当然,这仅是他重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通过所见之事得到的一个还很简单、很潦草的想法,仅是一个框架。


面对初识的易士英也不宜多说,算是埋在对方心中埋下一个问题,由对方去想……


两人也没再就此多说什么,在城楼上又望了五尺道一会。


“筠连乃羁縻州,某不宜长守,近日也得退兵。”易士英道,“蜀南若要建防事,当选在僰王山一带,为长宁军地界。非瑜莫以为某是怯战,辜负你血战五尺道。”


李瑕道:“晚辈明白。”


“非瑜往后若遇困难,可找我、找蒲节帅……去吧。”


易士英抬起手,挥了挥。


他的手上的护甲在月光映着微微的光芒,很微弱。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