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终宋 > 番外篇·草原之主(为盟主“歌山第一帅”加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番外篇·草原之主(为盟主“歌山第一帅”加更)

  终宋

月烈摇头,道:“还没有。”


“无能。”忽必烈不由失望,再问道:“你不受宠?”


“是。”


忽必烈摇头一叹,起身踱了几步,因有太多要问的反倒不知先问什么,想了想先问道:“李瑕与海都的战况如何了?”


“父汗怎么知道打仗了?”


“我看报,知天下事。”忽必烈继续追问道:“唐军可是败了?”


月烈连忙点头,用有些兴奋的语气道:“是,我听说海都的骑兵很qiáng大,李瑕很生气,也许海都能够救出父汗?”


“你错了。”忽必烈道:“海都也是本汗的敌人,他甚至于比李瑕还要希望我死。”


月烈呆愣了一下,似乎不知道怎么办了。


忽必烈缓缓沉吟道:“李瑕到大都来,是为了东道诸王吗?”


“女儿不知道。”


“当年东道诸王选择支持本汗,与阿里不哥的支持者结怨。海都为了占据漠北势必要拉拢西道诸王,定与东道诸王势不两立。因此,李瑕来大都,很可能是为了联合东道诸王。”


说到了蒙古的局势,忽必烈终于重新有了大汗的气势。


“本汗卧薪尝胆多年,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你回去之后且提醒李瑕一句,欲击败海都,需有本汗来帮他……”


这日,送走了月烈,忽必烈便在等待着李瑕的召见。


他会再时不时翻开那本《吴越春秋》,伸手抚摸着那已被翻出毛边的书页。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然而,连着等了许多天,始终没能得到李瑕的召见。


初时忽必烈还在想着这是李瑕要磨他的性子,但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终于是受不了了。


一旦有了期待,比原来平静的日子难熬太多了。


忽必烈觉得自己要疯了,他整宿地睡不着,想要分析局势,偏偏毫无消息。


终于,过了一个多月,那扇大门才再次打开。


“天子召见!”


忽必烈手指不由一颤,难以抑制地心跳得厉害。


他相信很多李瑕的忠臣在面圣时都没有他这一刻的激动。


~~


这些年,更擅长建城的刘秉忠反而被tiáo任到丰州主建了丰州新城,北平宫城反而是由张珏营建的。


张珏只参与过修缮钓鱼城,根本就没有建造宫城的经验。无非是简单地按普通房屋的用料盖起来,金砖也无、金漆也无,看着十分简单朴素。


反正李瑕还未正式下旨迁都,是以行宫的名义来兴建的。


好在占地够大,虽不富丽奢华,看着还算大气。


忽必烈走过空阔的广场,又绕过前宫三大殿,看着这座本属于自己的宫城,不由痛恨李瑕连建个皇宫都是靠自己的地基与宫墙。


觐见被安排在三大殿后方的一间偏殿,牌匾上大书“武英殿”三个大字,也不知是不是李瑕想故意嘲讽他。


事实上,自战败被俘以来,忽必烈还是第一次见李瑕。


“宣,银青光禄大夫忽必烈觐见!”


听得通传,忽必烈进入殿中,目光一扫,却再次诧异。


殿内并非是他预想中几个重臣议事的样子,而是正在举行延席,大臣们分坐两列,各自的小桉上摆着酒菜。


目光再一扫,能看到许多旧相识。


移相哥、忽剌忽儿等一些早早被俘投降的蒙古宗亲,李德辉、姚枢等一些汉臣,以及张家、史家、严家等一些世侯。


而坐在最前方的,终究是李瑕的元从。


见忽必烈进来,大殿上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臣……”


过了一会,忽必烈只好开口打破沉默,有些艰难地出了声。


如果他不愿受这种屈辱,他是可以就待在那一方小院里。只要不闹事,李瑕既然想要夺走他的臣民、不至于过分为难他。


但此时让他来到这里的是一种坚忍。


“十年勾践亡吴计”,心头再浮起这句话,忽必烈深躬到地,道:“臣忽必烈,请陛下安。”


假若当年初败时便见到李瑕,他必是要放几句狠话,以显虽败而不屈的威风。


终究是过了太久,那些不甘都被磨平了。


“赐座。今日是私宴,不必拘束。”


忽必烈偷眼看去,只见坐在龙椅上的李瑕蓄了长须,气势威严。


李瑕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且长年健体,依旧给人一种英气勃勃之感。


在这一个刹那,忽必烈心里突然感到巨大的失落,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战胜李瑕了。不是输在了能力,而是输给了岁月。


“朕听爱妃说,卿想要在征海都的国事中为国出力,是吗?”


忽必烈从失落中回过神来,连忙应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轻笑了起来,似在笑忽必烈汉学学得好。


忽必烈恍若未闻,看着桉前的酒水,忽然想到了前阵了报纸上连载的一篇演义。


说的是曹cào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那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cào耳”,与今日形势何等相似……


正此时,李瑕问道:“卿可有汉名?”


忽必烈才坐下,连忙又站起,行礼道:“臣斗胆,想请陛下赐姓。”


若不是因为如今有了重返草原的希望,他必不会如此恭顺,至少也要让人看出李瑕是在为难他,以让蒙元遗老们不耻于李瑕的心xiōng。


但偏偏就是藏了心思,只能委曲求全。


李瑕却不是为了羞辱忽必烈,而是确打算给黄金家族的降人们立个榜样,遂道:“你们是孛儿只斤氏,便姓‘包’吧。”


“臣谢陛下赐姓。”


“包卿给自己起个汉名如何?”


忽必烈眉眼略略一低,忍下了屈辱。


勾践能够侍奉吴差,如今又有什么不可以忍的呢?今日表现得越忠诚,回草原的把握就越大。


“不敢瞒陛下,臣平生最痛恶之事,便是先祖屠城之恶行,因此初次带兵出征便举‘止杀’之旗、施行汉法。臣虽失位,所幸归顺圣明天子,如此太平盛世亦是臣之所盼。臣唯愿忠于陛下、永归华夏邦国,因此,臣想为自己取名忠邦,包忠邦。”


“好,其心可嘉。”李瑕道:“传旨,赐包忠邦钞一千锭。”


“臣谢陛下隆恩!”


听得这一番对话,殿中却有人面面相觑。


不少人都是曾追随过忽必烈的,当初谁又能想到,有朝一日会亲眼看到忽必烈这般向李瑕低头呢。


姚枢不由想起了那年亲自给李瑕写招降信的往事。


彼时,他在忽必烈幕下,自以为效忠的是绝世的明君。


有黄金家族子孙的高贵出身、有隐忍谋取汗位的城府、有礼待文士的贤明、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再加上愿行汉法,当然可视为当时最好的选择。


谁曾想,时过境迁看到的是这样的场面。


忽必烈今日之作态,比那向金国称臣的赵构又好到哪去。


也就是新唐天子贤明、一统天下大势所趋,才使场面好看些,否则与赵佶父子又差多少。


“赵宋自弃中原,无岁不望许和,无人不怯用战。汴梁不守,江都再奔,懦主失魄,庸臣无义……”


言犹在耳,所谓“懦主”既已换作了堂堂大蒙古国的大汗。


想到这里,姚枢不由掩面。


并非因为主忧臣辱,而是感到了羞愧……


~~


是日傍晚。


李瑕回到内廷起居殿,站在地图前看着。


“陛下。”


月烈拿着一件狐裘过来,披在了他背上。


“北边天寒,殿中又未生炭,可别冷到了。”


“不冷。”李瑕道:“你父亲在东道诸王之中确实还有威望,比如辽东便有一蒙古宗王猩都。”


他在地图上高丽北边的位置圈了一下。


“近年来,乃颜想要自立称汗,因此不断bī迫猩都;如今海都也想招揽他,已遣使到辽东。猩都夹在各方势力之中很为难。朕在考虑,如何使猩都归附大唐……”


~~


“猩都?”


数日之后,忽必烈从月烈口中听说了辽东之事,不由沉思起来,之后又问道:“与海都的战事怎么样了?”


月烈应道:“好像不太顺利。”


“那看来,李瑕已起意让我回草原,为他争取力量对抗海都。”


忽必烈想到这里,不由笑了笑。


看来,两虎相争,李瑕还得要他帮上一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