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颈自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颈自戮

  朕就是亡国之君

唐兴带着银山图,离开了银阁寺,点起了数十人的武士,前往了生野银山。


看着那群眼巴巴看着他们的倭国普通百姓,陈福寅有点挠头。


“这些人怎么办?”陈福寅低声说道:“费亦应留下了一些商贾,让他们来?”


如何朘剥剩余价值?


这件事,还是商贾们办得好,陈福寅督办生野银山,过几个月这又是一个民乱的窝儿,而且肯定是个大窝,威胁到室町幕府统治的那种级别的民乱。


陈福寅擅长什么?擅长平倭。


他在琉球带着一群不知道反抗是何物的琉球人,打的两千余倭寇找不到北,最终配合大明军将倭寇一窝给端了。


这生野银山,要是让他接手,不用一年的时间,他怕是就成了土一揆的头儿了。


陈福寅不是开玩笑,他的专业和朘剥就不对口,他可是反朘剥的急先锋,而且不是那种说说而已,是具有成功经验、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反朘剥的椰子大王。


真的让他放开了手折腾,不出一年,室町幕府就得配合各地的守护大名联手平定他了。


这些土一揆的民乱,没有任何的组织可言,更没有任何的秩序,以及最重要的目标,他们只是被一些富有野心的守护大名给利用了而已。


“这倒是个问题。”唐兴看着这个不大的村落,看着那些饿的皮包骨头的倭国百姓,这些人一脸茫然,双眼之中尽是浑浊。


教化。


这两个字忽然出现在了唐兴的心中。


“费亦应留下了个掌柜的,让他过来?”唐兴也略微有些疑问的说道。


袁彬最近有了个新的外号,叫十人斩。


他其实在琉球已经斩了百余名的倭寇,但是这不能大肆宣扬,到了倭国一骑讨之后,已经杀掉了十几名挑战者,正在奔着百人斩而去。


袁彬有些奇怪的说道:“咱们自己来呗,他们虽然听不懂咱们说什么,可是咱们也有通事啊,让他们翻译便是了。”


三个人站在村落前,站了许久。


大明的价值观里,蛮夷不是人,是各种妖魔鬼怪。


除了大秦国有几句好听的话以外,历朝历代的蛮夷,有点人的特征,都是各种士大夫笔下留情了。


可是真的站在倭国的土地上,看到了被朘剥到如此模样的倭国百姓,这三个人明确的知道,这些的的确确是活生生的人。


“还是让费亦应的掌柜的来吧。”唐兴定了调儿,他们是来倭国套取情报的,不是来解救倭国百姓的。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人不自救,天也难佑。


倭国百姓想要求活,得他们自己去争取,大明帮不了他们。


琉球的抗争也是琉球人自发的行为,陈福寅起到了引导作用。


唐兴从这些人的眼神中,看到了麻木和顺从,即便是让陈福寅真的去做,甚至发动土一揆,最后的结果,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罢了。


袁彬、唐兴、陈福寅,都是人,不是神佛,他们哪有那么大的能力去解救这些人呢?


“我这里有一份银山图,临摹之后送到琉球群岛,转送大明。”唐兴拿出了今参局给的一份图,这份图十分的简陋,大约标注了倭国银山的一些位置。


袁彬看了片刻,立刻怒火冲天的指着石见的位置说道:“孔府余孽!”


李宾言在兖州督办孔府大案,办的很彻底,办完了。


可是孔府的海外余孽这件事,唐兴一直在追查。


密州市舶司的时候,唐兴的脚步就到了济州岛和对马岛,琉球之战后,唐兴就一直在调查。


现在终于再次查到了线索。


孔府余孽就在石见。


大明最先进的吹灰法就是被孔府这帮人带到了倭国。


把银矿石放入碓坊之中捣碎,研磨极细,倒水搅拌,璀璨璨星星可现的矿肉,就是银矿,也叫礁砂。


再将礁砂覆盖一层木炭,礁砂烧结为礁石团,再次放入炉中鼓风加热,得到粗银锭。


粗银锭并不是金花银,这最后一步才是关键。


粗银锭里面有大量的铅,这里就要用到一定的馏分技术,铅的熔点低,银的熔点高,不断鼓风加热,将铅熔化、汽化吹散。


吹灰法,吹的就是铅灰。


倭国只有生产粗银锭的技术,历代不过如此,即便是听闻吹灰法也不得要领,可是孔府把吹灰法带到了倭国。


就在石见国这个地方。


唐兴自然看过这图,平静的说道:“稍安勿躁,我已经追了他们整整四年,不急,他们跑不了。不过是无根之萍罢了。”


穷途末路的一群蠢货罢了。


银山图很快就临摹好了,将会作为重要的情报,送到琉球,然后转送大明。


银山图到了琉球的时候,费亦应刚准备起航回大明,得知自己留下的掌柜负责生野银山之时,也没说什么,权当是自己的掌柜被拉了壮丁便是。


银山图进京的速度极快,从琉球岛北衙京师的速度有点太快了,是和襄王的奏疏、李贤等人的奏疏一起进的京。


这个速度有点诡异了。


襄王请求要国朝祭祀英烈祠,这些护国的英烈们的故事更加真实,他们的八角亭,守护在大明的每一个角落之中。


朱祁钰朱批了襄王的这道奏疏,并且下发礼部筹办此事。


“这次就给襄王一个头条吧,这次没人能够走在他前面了。”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


朱祁钰对英烈的保护超过了自己,可以骂他亡国之君,但是但凡是对英烈出手,朱祁钰从不手软。


长洲诗社的两个笔正苏平、苏正两兄弟,现在还在解刳院内,享受雅座服务。


所以襄王的这个提议,极好。


“臣遵旨。”兴安松了口气。


襄王殿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头版头条。


奉祀英烈祠是个绝佳的主意,是国朝兴文振武的明确信号。


兴文和振武本就不矛盾,无论是太祖高皇帝还是太宗文皇帝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这绝对值得一个头条。


朱祁钰看完了襄王的奏疏说道:“再发一道圣旨至贵州,襄王重病未愈就到遵义府安抚地方,朕十分欣慰,特赐彩表十丈,银币五百以彰亲亲之谊。”


“对于贵州官道平整和营建之事,让襄王竭力施为,不用顾虑。”


“有朕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