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译翻译,什么叫心安立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译翻译,什么叫心安立命!

  朕就是亡国之君

“他遭雷劈的时候啊,咱们都离远点,别连累了咱们啊!”徐承宗连连摇头,叹息的说道:“他命硬的很,他可能不死,但是咱们必死啊。”


李贤命硬,但是徐承宗和袁彬可不认为自己命硬,这么损的招数,还是一次用了三个。


“若是在南直隶有效,以后要增加的举人进士名额,就可以这般做了,更灵活的举人进士名额分配。”李贤又十分平静的放出了一个看似无害的提议。


这个提议看起来那么的无害。


增加的举人进士名额,这几个字,似乎不是那么好懂,但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举人和进士的名额累年增加是必然的。


因为人口增加了,管理这么多人丁的官僚必然增加,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不是增加冗官冗员的问题。


大明因为没有大宋近六成的恩荫官,所以没有那么多的冗官。


现在已经分配好的举人和进士名额,当然不能动。


但是增加的呢?是可以商量的。


比如两次增加的举人名额,从国初的三百余人,到现在九百余人,而这个增加的名额,朝廷居然直接分配出去了,而不是攥在朝廷手里,攥在皇帝手里。


这是朝臣,最大的不恭顺啊!


多好的草叶子,多好的饵料,平白无故的浪费掉?


李贤喝了口水说道:“景泰二年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共计三百人,景泰五年的进士和同进士应该有三百五十人左右。”


“这五十个人,我会上书朝廷,日后皆为恩科。”


恩科,科举制度中于正科之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叫做恩科。


但是李贤说的恩科,显然是把本来每科需要增加的人数,变成陛下特恩。


这样一来,陛下手中就有了更多和朝臣较劲的筹码。


省的那群不恭敬的朝臣,动不动就朝天阙,逼迫陛下。


李贤为陛下本就充裕的火药库,又增加了一种利器。


“真的,他们日后一定一定,会特别特别的后悔,没有把你杀了!真的!”徐承宗已经彻底听不下去了,李贤这人活着,简直就是势要、商贾、缙绅的噩梦!


徐承宗是魏国公,大明的公爵,他深知这科举取士,涉及到了多么庞大的利益,但是李贤这种搞法,你又说不出来什么。


因为增加的这部分,在陛下手中,的确是特恩取士。


李贤的脸色变得有些愤怒,他大声的说道:“这次叛乱,陛下亲至南衙,他们还如此无法无天,他们恭顺吗?他们忠诚吗?”


“不!”


“既然他们不忠诚,不恭顺!那陛下有些手段制衡他们,过分吗?”


“不过分吧。”


袁彬和徐承宗立刻把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一样,十分确定的说道:“不过分,一点不过分。”


袁彬感慨万千,招惹这李贤,干!什!么!


陛下是天下之主,做事那得讲规矩,但是李贤可没什么规矩好讲了。


最擅长对付文官的还是文官自己!这些招数,真的是一个比一个阴损!


袁彬和徐承宗走出去了偏厅,袁彬正准备几个闪转腾挪的离开,徐承宗拉住了袁彬说道:“门就在那儿,别老翻墙了。”


袁彬这才了然,笑着说道:“这都习惯了。”


徐承宗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你那会同馆还有空房吗?给我留两间,我去那住几天。”


袁彬疑惑的问道:“你好好的魏国公府不住,住会同馆干什么?”


徐承宗打了个哆嗦说道:“这大煞星住在魏国公府里,我敢住这儿?他万一看我不顺眼,给我下两个绊子,我还有命在?”


“他看不到我,岂不是就想不起来对付我了吗?”


袁彬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非常合理。”


上一次把魏国公从魏国公府赶出去住,还是上一次。


上一次是叛军,这一次是李贤,而且都非常的合理。


袁彬走了两步说道:“那你为什么不住烟云楼啊,那不是你的吗?”


徐承宗摇头说道:“我们家训是不能住烟柳巷的,烟花世界住的久了,人的骨头就软了。”


老徐家一门两公,而且一直到了明末与国同休,他们家训要是没点东西,那才是假的。


大明这二百七十四年,可不是太太平平的二百七十四年。


徐承宗和袁彬快速走出了魏国公府,感觉连天气都晴朗了几分,空气都清新了许多。


“袁指挥,你说是李贤狠,还是陛下狠?”徐承宗问了一个问题。


袁彬认真的思考后才回答道:“陛下狠。”


“其实李贤能用勘合符去制衡势要商贾,能用银币景泰通宝去逼迫他们认下拆分,用举人的名额去控制士林,这其实都是陛下打下的基础。”


“魏国公,你说若是正统年间,李贤他能这么做吗?”


袁彬的意思是,陛下打造好了舞台,才有了李贤这么多阴损的招数。


否则再多阴损的招数,没什么舞台如何施展?


徐承宗非常认同的点头说道:“却是如此。”


“干活去!”徐承宗乐呵呵的说道:“李巡抚这真的是缺德啊,估计没几天,他们就该怀念陛下了。”


袁彬点头认同的说道:“陛下宽仁!”


李宾言在松江市舶司临港,设立了港口,市舶司、互市、造船厂,陛下给了他充足的时间,他先起了衙门。


“唐指挥,三百份是不是太多了?”李宾言将应天府来的公文,推给了唐兴。


唐兴就抱了一下外孙朱见浚之后,立刻马不停蹄的南下,来到了松江市舶司。


唐兴把应天公文推了回去,说道:“你们读书人的事儿,问我干啥?你们自己定就是了,我就知道舟山有倭寇,等你这边安定了,我就去舟山平倭去!”


李宾言看着那个三百的数字,欲言又止的说道:“你是唐贵妃的父亲啊,是大明的外戚,你不帮我拿拿主意吗?”


“陛下让你来松江是为了营建市舶司,光惦记着平倭那点事了。”


“我这手头这么多的事儿,你也不帮衬下。”


唐兴一脸嫌弃的说道:“你还知道我是外戚啊,你不知道外戚不视事吗?我是外戚,我不管你那些事,不是很合理的事儿吗?”


“你搞快点,我还要急着平倭呢!”


“不就是想让我和你一起背锅吗?挨骂的事儿你想着我,捞功劳的时候,你怎么就不记得我了呢?”


唐兴是主动申请来松江府市舶司的,这个李宾言,这么好玩的事儿,居然不叫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