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北颂 > 第0699章 问题的关键是生儿子?(两更一万二千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699章 问题的关键是生儿子?(两更一万二千七!)

  北颂

寇季到了以后,向嫣放松了下来。


寇季向赵祯和曹皇后施礼以后,对赵祯感叹道:“你别把他宠坏了……”


赵祯瞥了寇季一眼,慈爱的盯着寇天赐道:“他才多大,知道什么是宠?又怎么可能会被宠坏?”


寇季对赵祯这个拿别人家儿子当自家儿子宠的官家,有些无奈。


赵祯逗了寇天赐好久,bī着寇天赐叫了好久的‘父皇’,等到寇天赐困的打哈欠了,才放过他。


赵祯吩咐人将寇天赐还给了向嫣以后,对曹皇后瞥了一眼。


曹皇后会意,找了个由头,带着向嫣和寇天赐离开了兴庆府正殿。


曹皇后和向嫣走后。


赵祯吩咐陈琳给寇季搬了个座椅,等寇季坐下以后,对寇季道:“四哥,朕几经思量,决定将朱能的爵位定为二等。”


赵祯的话,在寇季意料之中。


寇季听到了赵祯的话,沉吟道:“官家是打算任命朱能出任枢密副使。”


赵祯缓缓点头。


朱能拥有破城之功,赵祯不可能不赏,但封为一等公的话,有些不妥当。


不是因为赵祯小气。


而是因为爵封一等的人,大多都是皇子、或者已经告老的重臣。


因为一等公,距离王爵,只剩下半步之遥。


套用俗话说,就是距离功高盖主只有半步之遥的人,才有资格获封。


但凡是朝臣获封一等公,那就只能告老辞仕。


朱能还没老,还能为大宋做许多事情,现在让朱能告老,有些不妥。


赵祯对寇季坦言道:“曹玮在燕云之地一战,虽然没能一举拿回燕云十六州,但也帮我大宋得了五州之地。曹玮还朝以后,朕必然得加封他为一等公。


朕已经跟皇后说过此事,让他在事后提点一下曹玮,让曹玮告老。


曹玮一去,武臣之列,就没了领头之人。


你我二人随后要大动大宋的许多政令、律法,所以武臣领头之人,就不能选武勋出身的人。


朱能出身微末,能有今日成就,全赖寇公、朕,还有你的提携。


由他出任枢密副使,帮我们震慑着武臣,你我二人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寇季盯着赵祯笑道:“如今朝堂上已经有不少人,弹劾臣把持了文臣的言路。若是朱能出任枢密副使,到时候他们就要弹劾臣把持朝堂上的文武大权了。”


赵祯失笑道:“你有没有把持言路,朕心里清楚。朕都不在意,你在意什么。”


寇季坦言道:“朱能毕竟是我祖父提携的,朱能对我祖父也是孝敬有加,他出任枢密副使,朝堂上肯定会有人说三道四。”


赵祯收起了笑脸,郑重的道:“朕不会信的……”


寇季笑道:“臣自然知道官家不信,可百姓们会不会信,你我都说不准。”


赵祯略微一愣,感叹道:“难道朕还用不了朱能了?”


寇季继续笑道:“官家想用朱能,只管用就是了。臣回头找臣祖父商量一二,断了跟朱能的交往就是了。”


赵祯皱起了眉头。


寇季安慰道:“官家不必为此感觉到不舒服。一切都是为了大宋,为了百姓。”


赵祯长叹了一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赵祯所讲的是《国语·周语上》中的一段。


大致的意思是,阻止百姓说话的危害超过了堵塞河川的危害。


即便赵祯和寇季君臣如今权倾天下,也要在乎百姓的想法、说法、感受。


当百姓们的声讨声形成浪cháo的时候,赵祯和寇季二人再厉害,也得向百姓们服软。


若是不服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狼烟四起、烽火遍地。


但凡是圣明之君、贤良之臣,都知道江山社稷的根基在何处。


赵祯感叹过后,看向了寇季道:“如此便要委屈朱能了……”


寇季沉声道:“臣会去找朱能说一说,相信朱能能够理解。”


赵祯缓缓点头道:“朱能答应以后,你派人告知朕一声,朕即刻草拟加封朱能为枢密副使的诏书。”


寇季点点头,问道:“枢密正使,由谁担任?”


赵祯揉了揉眉心,道:“朕正为此事头疼呢。”


寇季一脸不解。


赵祯坦言道:“朕原本想着让种世衡出任枢密正使。种世衡乃是书香门第出身,他出任枢密正使,文臣们不会反对。


种世衡有降伏李德明之功,他出任枢密正使,武臣们也难以反对。”


寇季盯着赵祯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赵祯讲的这些都不是重点。


果然,赵祯叹息了一声,神sè难明的道:“但种世衡自己似乎有些不愿意。他似乎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想动一步。”


寇季沉默了一下,询问道:“官家和种世衡谈过?”


赵祯缓缓点头,“聊过两句,还没有等朕开口提及此事,他就婉言拒绝了。”


寇季思量道:“官家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赵祯没有说话,目光落在了寇季身上。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迟疑道:“臣?”


赵祯认真的点头,道:“论出身,你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还是官宦世家,祖父又是在世圣贤,比种世衡还要高一等。


论功劳,你能数出来的功劳,可远比种世衡要多。


种世衡不过是打了几场胜仗,降伏了李德明而已。


你却帮着朕,夺回了河西,守住了西北,征灭了西夏。


所以你出任枢密使,远比种世衡站得住脚。”


寇季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赵祯语重心长的道:“朕知道四哥心中有何顾虑,无非是觉得朝堂上文臣压着武臣,站在武臣之首,远没有站在文臣之首自在。


但朝堂上是文压武,还是武压文,是满朝文武能作主的吗?”


寇季略微一愣,明白了赵祯话里的意思。


重文抑武,并不是在满朝文武的商议中定下的国策。


而是赵氏皇帝,为了防备武人作乱,定下的国策。


所以重文,还是重武,取决于赵氏皇帝,而非满朝文武。


武臣经过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打压,已经势弱到了一定地步。


但是随着大宋不断的开疆拓土,一大批新的武臣再次涌现了出来。


新老武臣若是放下了成见跟文臣斗,那也是有一拼之力的。


赵祯若是偏向一下武臣,武臣能趁势崛起,压着文臣,那也是能做到的。


寇季以前一心想混文臣之列,是因为知道大宋的国策,知道大宋重文抑武,混武臣没前途,迟早会被文臣压着打。


可如今的大宋,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压着谁,看的不是国策,而是赵祯的心思。


在文臣和武臣的力量可以分庭抗争的时候,赵祯偏向谁,谁就能在朝堂上占据优势。


更关键的是。


枢密使也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好。


都是为江山社稷服务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以议论兵事,在兵事上发表见解。


枢密使也可以议论民政,在民政上发表见解。


也就是说无论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是枢密使,都能参与到朝廷所有政事的讨论中。


唯一的区别就是,真正到了需要决策的时候,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能代替官家作主,枢密使不能。


“官家需要臣出任枢密使,臣出任枢密使就是了。臣是官家的臣子,自然得听从官家的吩咐。”


寇季笑着说。


虽然寇季不太愿意去出任枢密使,但赵祯需要,寇季也就鼎力支持,毕竟二人有共同的目的。


只不过,我出任了枢密使,那还要朱能出任枢密副使干嘛?


寇季心里在问。


赵祯却不知道寇季的心思,他见寇季答应了,笑道:“那就委屈四哥在枢密使的位置上坐镇几年,等四哥卸任枢密使的时候,就是四哥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时候。”


寇季失笑道:“官家是在许诺吗?”


赵祯笑道:“朕难道没资格许诺?”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官家自然有资格许诺,只是臣记得,出任枢密使的人,就不能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了。”


赵祯大笑道:“谁说的?有国法可循,还是有祖制记载?满朝文武自己定下的规矩,朕就得遵循了?谁出任枢密使,谁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朕说了算,还是他们说了算?”


寇季也跟着笑了起来。


赵祯说的对。


朝堂上的一些小规矩,那是朝臣们和之前的君王心照不宣的定下的,又或者是朝臣们自己心照不宣的定下的。


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昭告天下。


赵祯身为大宋主宰,也可以当它们不存在。


寇准曾经劝诫寇季求学的时候,告诉过寇季,大宋朝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刑不上大夫’。


可现在的大宋朝有吗?


没有。


谁若是高喊一句‘刑不上大夫’,估计会被人笑死。


要是有人当真,那些死在寇季监斩下的大夫们,估计会哭死。


笑过以后。


赵祯对寇季道:“既然四哥答应了,那朕回头就草拟诏书,任四哥为枢密使。”


寇季拱手道:“多谢官家厚爱。”


赵祯摆摆手,道:“朕记得,朕登基之初,还很年yòu,一直有一个给四哥封大官的念头,想不到短短数年,就实现了。”


寇季笑着道:“满朝文武当时可都没当真。”


赵祯笑道:“他们是不知道朕的决心,也不知道四哥的才能。”


寇季笑了笑,没有说话。


赵祯笑了许久以后,突然开口道:“种世衡有降伏李德明之功,朕是不是该封他个一等公?”


寇季愣了一下,“官家若是不召他还朝,他估计会吓的日夜难免。”


赵祯收起了脸上的笑意,淡淡的道:“朕就是要吓一吓他。折家如今已经去除,朕不希望大宋朝出现第二个藩镇。即便是有,也只能在我大宋域外。”


寇季缓缓点头。


他能理解赵祯的心思。


但凡有雄心壮志的皇帝,都很难容忍藩镇的存在,即便是你忠心耿耿,即便是你忠烈满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