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北颂 > 第0205章 刘娥服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205章 刘娥服软

  北颂

刘娥终究没能把御史大夫给杖毙,也没能把那些出来陪着御史大夫一起死的言官们杖毙。


不是她下不了手,而是百官们拦着不让她这么干。


丁谓更是当堂喊出了,“太后这是要自绝于士林吗?”


恼羞成怒的刘娥,被丁谓这句话给喊醒了。


她意识到了自己要杖毙御史大夫,是多么愚蠢的行径。


今日她若是杖毙了御史大夫,明日就有人会罢朝。


以后在民间,她的名声也会变得臭不可闻。


妖后两个字,也会稳稳当当的落在她头上。


搞不好民间还会有草头王,打着诛杀她的旗号,造反称王。


毕竟,在大宋造反,不是多困难的事。


十几个人占一个山头,就能扯旗造反,顺便给自己封个王。


刘娥紧握着双拳,努力克制着自己心头的怒火,咬着牙道:“哀家失态了……”


刘娥这算是服软了。


她一个qiáng势惯了的人,能说出这句哈,已经算是破天荒了。


可御史大夫等言官,却没有放过她的意思。


御史大夫踏前一步,直bī到御阶下,高声喊道:“太后要么杀了老臣,要么自请削去后位。老臣和太后,只能有一人留在垂拱殿。”


其他的言官们,紧跟着御史大夫的步伐,走到御阶下,朗声道:“臣等也是这个意思。”


刘娥心里火冒三丈,可脸上却一点儿神情也没有,坐在座椅上一言不发。


她不会开口,也不能开口。


刚才她开口服软,非但没有得到御史大夫和言官们的宽容,反而让他们变本加厉的威胁自己。


她要是再露出一点儿软弱的姿态,御史大夫以及那些言官们只会蹬鼻子上脸,bī她更甚。


刘娥不开口。


垂拱殿里一下子陷入到了僵局。


丁谓、曹利用等人有心为刘娥辩解,但面对御史大夫以及言官们悍不畏死的气势,他们也只能避其锋芒。


御史大夫以及言官们,在面对寇准的时候,会怂。


因为他们不论怎么为难寇准,传到了民间,都会被说成官员内斗,讨不到好名声。


但是面对皇族,面对太后,面对官家,他们却不会怂。


不仅不会怂,而且随时还做好了慷慨赴义的准备。


只要他们是在面对皇族、面对刘娥、面对官家谏言的时候被处死,那么事情传出去以后,他们立马会名声大噪,然后名流青史。


他们这些做言官的人,求的就是这个。


刘娥跟御史大夫以及言官们,就像是斗牛一样,瞪着对方。


垂拱殿里静悄悄的,针落可闻。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刘娥开口。


刘娥却死活也不肯开口。


“哒哒哒……”


突然,一阵马蹄声在殿外响起。


垂拱殿上的百官们同时往向殿外。


寇准皱着眉头喝斥道:“何人敢在宫内行马?活腻了吗?”


话音刚落,一个身背小旗,披甲持刃,腰间挂着三面腰牌的军卒,策马到了殿前。


他在百官们注视下,跳下了马背,小跑进了殿里,急声道:“江浙急报,淮南、江、浙一代,近八个州,陷入到了粮荒。牵连的百姓,多达百万。”


军卒从背后摘下了一个密封的信筒,双手举到了xiōng前。


满朝文武听到这话,吓了一跳。


粮荒不可怕,可怕的是牵连甚广的粮荒。


牵连到百万人的粮荒,那可是大灾难,处理的要不妥当,必定会有人趁机作乱,趁机造反。


“快快呈上来!”


寇准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即让宦官去取信筒。


李迪却顾不得去等宦官迈着小碎步走到军卒面前,他抢先一步,跑到了军卒身前,夺下了他手里的信筒,拿着信筒就给寇准送去。


在李迪从军卒手里拿过了信筒以后,军卒脑袋一歪,晕倒在了地上。


为了及时把江浙一代的灾情传给朝廷,他已经几天几夜没休息了。


如今信筒交到了朝廷手里,他jīng神一松,自然晕了过去。


满朝文武对此见怪不怪。


平日里送加急文书的军卒,到了朝堂上以后,多是这般状况。


他们为了不耽误朝廷的政事,大多都是拼了命的在赶路。


向敏中对殿外的侍卫们摆了摆手道:“扶他下去休息,着御医好好为他诊治一番。”


殿外的侍卫们入了殿,抬着送信的军卒出了垂拱殿。


李迪拿着信筒到了寇准面前,寇准查验了一下信筒上的火漆,确认没有人动过以后,缓缓打开了火漆,取出了里面的文书。


寇准仔细阅读了文书的内容以后,老脸上布满了寒霜,脸sèyīn沉的可怕。


他一句话也没说,随手把文书递给了李迪。


李迪看完以后,一脸惊恐。


向敏中、丁谓二人见此,赶忙凑上前,凑到了李迪身边,伸长了脑袋去看文书。


向敏中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文书以后,惊叫道:“这么严重?”


文书中提到,江浙、淮南一代,近八个州,闹了粮荒,八州内的粮价一路飞涨,远超汴京城粮价的数倍。


百姓们吃不起粮食,都在吃树根、啃树皮、吃观音土充饥。


更有甚者,易子而食。


淮南之地,更有人借着粮荒旌旗造反,短短七日,聚众过万,正在淮南等地劫掠大户。


文书在向敏中、丁谓二人看完以后,又迅速的传到了百官手里。


百官们也顾不得礼仪,凑在一起围观文书。


片刻过后,满朝文武都知道了江浙、淮南等地闹了粮荒的事情。


文书最后落在了王曾手里,王曾捏着文书,沉声道:“老臣此前收到过淮南、江浙一代闹粮荒的奏报,只是当时并不严重。老臣查阅了一下今岁淮南、江浙一代的岁收,发现淮南、江浙一代今岁并没有缺收,所以以为是有jiān商趁机囤积了一些粮草,想借机牟利。


如今看来,是老臣想差了。


老臣有罪,请官家责罚。”


寇准yīn沉着脸,摆手道:“此事与你无关,历来粮荒之前,总有征兆,不是天灾就是人祸。可此次淮南、江浙一代闹粮荒,却没有任何征兆。你一时不查,也情有可原。


况且农事也并非你所掌握,你也不用因此担责。”


向敏中皱着眉头,沉声道:“历来闹粮荒,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淮南、江浙一代,明明没有缺收,却无故闹了粮荒,背后必定有因,需要细细查探。”


寇准缓缓点头,道:“此事就由你跟王曾二人负责追查,一旦查到背后有人捣鬼,定斩不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