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北颂 > 第1022章 一个崭新的人(今晚一更,明天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22章 一个崭新的人(今晚一更,明天补……)

  北颂

赵祯提出的皇位传承的制度,是将内部的矛盾转移到了外部。


各个皇子在离开了都城,到了地方以后,就会展开一系列残酷的争斗。


他们不仅会自己争斗,还会拉拢一大批官员加入到斗争中。


有很多官员会成为皇子们争权的牺牲品。


死来死去死的都是外人,皇族又不用死。


不仅不用死,有容人之量的皇帝还可以挑选其中一些英才,继续将其委以重任,进而加深皇权对地方上的影响,加qiáng赵氏皇族对大宋的统治。


寇季不得不承认,赵祯已经彻底蜕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帝王,他已经学会了用帝王的方式思考问题,也学会了用帝王的手段统治自己的疆土,同时也多了一些帝王该有的无情。


用一群官员的性命,换取皇族子弟安安稳稳的活下去,皇族不亏。


皇族不仅可以说不亏,甚至可以说是血赚。


因为皇族不仅能借此安安稳稳的活下去,还能借此让官员互耗,从而避免权臣的出现。


但此举皇族是赚了,但是大宋没赚,官员也没赚。


争夺皇位的皇子越多,对大宋的耗损就越大。


大宋很有可能在内耗中消亡。


此外,皇位传承不可能严格的把控年龄,寿命长的太上皇,有可能架空皇帝。


或许赵祯觉得,一个帝王的黄金年龄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


但寇季却知道,一个政客的黄金年龄,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


因为五十岁到六十岁的政客,眼光、手段、经验,都磨砺到了巅峰。


施政的时候可以确保收放自如。


所以五十岁到六十岁的政客,才算是巅峰的政客。


六十岁到七十岁之间,或许眼光会变得更锐利、手段会变得更高明、经验会变得更丰富。


但是寇季却并没有将其算入到政客的黄金年龄。


因为六十岁到七十岁之间,有很多缺陷。


比如体力。


每一日数百斤的奏疏批阅,不是一个六十岁到七十岁的人能扛得住的。


比如欲望。


手握大权的人,欲望远远比其他人要高很多,为了达到他们的欲望,他们可以做出许多疯狂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疾病等多种缺陷。


所以寇季不认为六十岁到七十岁是政客的黄金年龄。


也正是因为如此,寇季觉得赵祯选择的年龄段有些不合理。


但考虑到了历朝历代九成九的帝王都是短命鬼,寇季能理解赵祯为何会选择三十岁到五十岁这个年龄段。


但是赵祯一旦推行他所说的任期制度,帝王的寿命有可能会被延长。


五十岁退休,专注于修身养性的话,活的长一点也说得过去。


说不定大宋会催生出太太上皇。


无论是太太上皇,还是太上皇,对皇帝的权柄都有极大的影响和约束。


令出二门就已经很恐怖了,令出三门的话,那就会出大乱子。


寇季下意识的看向了赵祯,赵祯既然是一个成熟的帝王了,他不会看不出这些。


赵祯似乎看出了寇季的心思,低声笑道:“一个人说话,一定会说错话,两个人就能互补。”


寇季觉得赵祯八成是疯了,他不仅要给皇帝加一个任期,还打算二分皇权?


“二圣临朝,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前唐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赵祯直言道:“只是一个监督……”


寇季想笑,“老子监督儿子,老子的话儿子敢反驳吗?你别忘了大宋还有孝道一说。”


赵祯一愣,陷入到了沉思。


寇季自顾自的道:“给皇位加一个任期,可以理解,但是上位的时间不应该控制。因为控制了也没有用,你选用的是考核的手段,又不是按照年龄竞争,所以上位的时间不能限制。


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对皇家是有利的。


但是对百姓和百官却不利。


若仅仅只是对百官不利的话,也无可厚非。


因为那些官员可以用,但必须经常敲打,不然时间长了,他们会失去敬畏心。


但是百姓是无辜的。


你不能为了解决皇家的麻烦,让百姓跟着遭殃。


所以皇子们还是各凭本事的好,不能将官员和百姓牵连在其中。


官员们,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敢chā手皇位之争,宰了就是。


至于皇亲国戚,也应该加以约束,三代而折,必须严格推行。


三代而折,不应该再以三代人为准,而是以三代皇帝为准。


不然,二十年一任帝王,二十年就能催生出一批皇亲国戚。


到时候这些皇亲国戚就能吃垮整个大宋。


最后就是太上皇对大宋的影响。


退了就退了,干净利索的下来。


找个地方养老就行了,别再想着蹦跶了。


没有多少意义,对大宋的影响还大。


让自己的子孙担上一个傀儡皇帝的名字好听吗?


虽说此制推行以后,皇帝的年龄很有可能就在三十岁到五十岁左右,上下起伏不会超过十年。


并不是最理想的年龄。


但是人老了,在权力中心呆久了,总会jīng于各种谋算。


jīng明的谋算对现在的大宋影响有限。


大宋如今既然已经成了四海霸主,做事就该堂皇正大。


没必要再算计来算计去了。”


赵祯沉吟着点点头,“我回去以后会仔细考虑的。”


寇季点点头,没有再多言。


虽说他出声弥补了几个缺点,但并没有弥补所有的缺陷。


但这并不重要。


因为有缺陷是正常的。


只要皇帝还存在,相对完美的政体就不可能出现。


赵祯放下了这个话题,开始聊起了另外一个话题,“如今大宋很缺钱……”


寇季翻了个白眼。


赵祯笑眯眯的看着寇季。


寇季嘀咕了一句,“怕了你了。迁都吧。另外营造一个都城。”


赵祯狐疑的看着寇季。


寇季没好气的道:“另外营造一个都城是花钱,可是赚的会更多。另外营造出的都城中,除了皇宫、学府、官衙,以及一些重臣的府邸外,剩下的地方都可以发卖出去。


到时候价格抬高一些,可以赚取很多钱。


都城外的田产也可以一并高价发卖出去。


那些权贵们不是喜欢囤地吗?


就卖给他们。”


赵祯抿着嘴,迟疑了一下,“就怕人家不乐意。”


寇季翻了个白眼,“有什么不乐意的?皇帝在哪儿,大宋的中心就在哪儿。他们不乐意,就让他们留在汴京城办差好了。


反正汴京城有东京之称。


大宋在南京养了一大批闲散的官员,此前才被裁撤完。


如今在汴京城再养一批,回头慢慢的撤就是了。


你花你自己的钱,在外面大兴土木,百官们也不好说什么。


你待在新都不走,他们还能把刀架在你脖子上。


他们要是不想丢官,必然会搬到新都去。”


赵祯笑着道:“四哥似乎一直对汴京城那个都城不太满意?”


寇季瞪了赵祯一眼,“你喜欢天天被水淹?”


赵祯哭笑不得的摇头,“那四哥觉得幽州如何?”


寇季愕然的看着赵祯,“为何你会想着定都幽州呢?毗邻汴京城的洛阳就不错啊?再不济你迁会长安啊。”


赵祯哈哈大笑,“因为幽州的地便宜。朕只要稍微花点钱,就能将幽州所有的地拿在手。”


寇季觉得赵祯心黑了。


“你是大宋皇帝,你说了算。”


赵祯点着头,笑呵呵的陪着寇季聊了一些家常。


寇季在赵祯快要离开的时候,道:“我从海外得了一些种子,庆国不适合栽种,只能在交趾、雷州等地栽种。”


赵祯愣了一下,道:“雷州和交趾倒是有不少荒田,你回头派人去看看,选中了哪一处,报给当地衙门,我会批复。”


寇季点点头,没有再说其他。


赵祯也没有再多留,带着一篮子的瓜果蔬菜离开了温室大棚。


刘亨在赵祯走后,重新躺在了寇季的身边,一脸不甘的道:“为什么?”


寇季愕然的看了一眼刘亨,“什么为什么?”


刘亨yīn沉着脸,“你知道的。”


寇季撇撇嘴,“你这个弟弟的冒犯了我,我就该把你一棍子打死?”


刘亨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


寇季没好气的道:“有一样东西,必须种出来。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栽种地,就在大宋。除非我不想要那东西,不然就只能跟他和解。”


刘亨坐起身,盯着寇季,“就为了那么一样东西?”


寇季耸了耸肩膀道:“不然呢?那东西可是关键,没有那东西,我们就只能一辈子窝在西阳和庆国。


有了那东西,我们才能放眼世界。”


说到此处,寇季也坐起了身,盯着刘亨道:“你现在也是大人物了,不要总想着窝里斗。


我们就是因为喜欢窝里斗的人太多了,才会一直被人欺负。


如今我们既然有实力和能力展望世界,那就该把目光放在世界上。


大宋仅仅是世界的一小部分。


世界上更多的地方,大宋都没有触及。


他拥有的只有大宋,而我们拥有的是世界。


以后,大宋还是他们家说了算。


但是世界却是我们说了算。


只要我们的子孙后辈争气,以后可以为世界制定规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