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生之李治 > 第三十三章 开发荆楚 百家来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三章 开发荆楚 百家来投

  重生之李治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重生之李治 !


李治没有急着让百姓搬迁,而是打开大唐地图,把目光放在了并州地区。并州在后世的山西一带,北边是后世的内蒙古草原;南边是河南道;西边是关中;东边是河北。


迁移百姓,往哪里搬?南边河南道、西边关中,不可以。那里也是地狭人稠的地方。河北也不可以,河北民风太过彪悍。往北,进入内蒙古草原,李治也不愿意,毕竟这么多百姓迁移过去是去耕地,从事农业的,破坏草原,到时候再弥补,代价太大。于是,他考虑再三,决定向南搬,跨过河南道,开发荆楚地区,也即后世的湖北地区。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因位于洞庭湖以北而闻名。境内江河湖泊纵横,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内有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可达一年两熟或三熟。明代时,被誉为“湖广熟,天下足。”意思是只要湖北地区粮食丰收了,就足够了全天下百姓一年吃的了。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九头鸟,又称九凤,是楚国先祖崇拜的神鸟。这句话是说湖北人像天上的九头鸟一样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生命顽强;耿直豪爽,热情仗义;敢作敢为,足智多谋。


湖北人对朋友,两肋插刀;对敌人,则血战到底;古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湖北人,聪明能干,“惟楚有才”则是赞美湖北人。近代湖北最大的特点是“敢为天下先。”从率先实行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都是敢为天下先的实例。湖北人聪明,却缺少了一股大气。帅才、将才不少,可是领导者却没有出现过。


既然选择了搬迁荆楚地区,第二日,李治就带着薛仁贵、王方翼两大跟班以及晋王府五百侍卫,骑快马前往荆楚地区考察实际情况。


荆楚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稀少,农业、渔业开发都很不到位。适合百姓迁徙居住。此外荆楚地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有大唐三大名楼之一的武昌“黄鹤楼”。


三国时孙权建立黄鹤楼以瞭望军情。到唐朝,黄鹤楼由军事性质转为著名的名胜景点,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唐朝时,崔颢写过“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为孟浩然写过: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世那位开国伟人则写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写尽伟人风采。在风吹浪打中游泳,比在院子里散步强太多了。人生就应该多经历风吹浪打,不应该平平静静。一代伟人性格跃然纸上。


湖北更有名山——武当山。


看着美丽的荆楚地区,李治决定搬迁百姓,开发荆楚。


返回长安,李治立即着手开发荆楚地区的准备工作。这日,薛仁贵来报:“府外,魏征魏相带领两位年轻人,前来拜见。”李治放下手头的事情,赶紧到府门口迎接。魏征和两位年轻人对李治行礼,李治连忙扶起,一起向大厅走去。


到了大厅,分宾主落座后,魏征站起来说:“我的身份,晋王殿下是否已经察觉?”


李治回答:“你应该是一位法家名士。”


魏征坦言道:“不错!晋王殿下所说不错,我是出自法家。”然后指着两位年轻人说:“这是我的两位师侄——戴胄、刘洎,都是我法家的优秀弟子,戴胄明法,刘洎直谏,望殿下能用之。”


李治正愁手下人才短缺,闻之当然喜不自胜,欣然同意。


送魏征等人离开后,刘弘基带着两位年轻人前来拜见,李治见到了那两位名叫唐休璟、高侃的墨家弟子,李治也很高兴的接纳了。


之后,唐俭也带着两名纵横家弟子,前来拜见,一位是精研吐蕃、天竺各国的王玄策,一位是精通西域的郭孝恪。李治也高兴的接纳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