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越战的血 > 第十七章 高原训练(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七章 高原训练(五)

  越战的血

. .


训练进行得十分顺利。


毕竟合民营的底子不错,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实战经验,他们欠缺的是对高原环境的各种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在他们摆正了心态以及我们分阶段的展开适应性训练后马上就有了好转。


比如在战士们中普遍存在的高原反应,在我们将高度下降到3000米的时候马上就有了好转,许多战士仅仅在两天后就由原来病蔫蔫的状态变成生龙活虎的了。


再比如由于空气稀薄而造成子弹偏移量不同的问题……这对战士们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深深的印在战士们的脑海里,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


对于这一点没有什么取巧的办法,就是像当初刚开始练习射击时一样用子弹去喂,打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


这对319师的部队来说也许很难做到……用子弹去喂,这青藏高原上哪来的那么多子弹喂,一年能有几次实弹射击就算不错了。


这是由青藏高原的运输条件决定的,首先是这高原上发展极为落后,百姓生活条件也不好,这使得我军不仅要运子弹、炮弹,就连食物及其它一些生活必须品都得从内地运输,这就给后勤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次就是运输只靠几条简陋的公路千里运输……这时候还没有铁路,接近战区的地方甚至连公路都没有,运输完全靠人力或是畜力。


据李参谋说,当年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整个东段战区不过只有区区六万吨的军事物资,而且这其中三万吨还是事先囤积的。整场反击战打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只消耗炮弹2.2万发炮弹、70万发子弹。


同样也是反击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我军就消耗掉了106万发炮弹及5500万发子弹。


由此也可知青藏高原上的补给有多困难。


但这些对我们来说就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了,在我们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时候黑鹰直升机反正也没什么,飞行员闲也是闲着,于是二话不说就担任起为合成营运输补给的任务。


要知道黑鹰直升机最大可以吊载四千公斤的重物的,就算是在高原上运输力减半也有两千公斤,二十余架黑鹰这么来回两趟……其运载的弹药量也基本就够我们练的了。


就像卖油翁说的“唯手熟尔”,这一批批的子弹喂下去效果很快就出来了,没几天战士们就差不多适应了新的偏移量,甚至还可以说有相当一部份人枪法比平原时还好。


这一点倒是很容易理解……空气稀薄对子弹的阻力小嘛,这也就意味着弹药更为平直或者说精度更高、射程更远。在平原上射程只有400米的81杠到这高原上打个450米甚至500米问题都不是很大了。


尤其是svd狙击就更为明显,只不过这些得在无风的条件才能成立。


这么训练下来只用了一个月多的时间,我们就再次走上了三号基地。


这时当战士们再次看到这个三号基地的时候不由感触良多,因为一个月前在这里仅仅只是跑了三千米不到就昏倒了好几个,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件奇耻大辱。现在当他们再次站在这里时,已经非当日的吴下阿蒙了。


其实要说感触的话,应该是李参谋和陈营长感触更深。


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营的全体指战员……因为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亲身经历了完胜合成营到被合成营赶上甚至现在已经被反超的过程。


“杨营长!”看着跑道上已经遥遥领先跑在前头的合成营战士,李参谋就苦笑道:“原本我还以为你们至少也要两个月的时间,没想到仅仅只是一个月……你们就完全适应高原上的生活了,现在甚至做得比我们还好。说来惭愧,跟你们合训的这个一营可是我们319师的尖兵!”


我其实早就知道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将来有可能要执行的任务十分重要……虽然这时我们还不知道任务是什么,但可以想像这任务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一个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又会开辟另一个战场,而这一点对于现在还在跟越南打仗且另一面还有苏联在虎视眈眈的我国来说是绝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这么重要的任务,319师自然不会随便派一支部队来参与。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