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辽东钉子户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斗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斗孔

  辽东钉子户

李之藻到了辽东之后,对于文官稀缺的张恪来说,不亚于一场甘霖。李之藻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群人。


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启,大量的西方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心心念念弘扬福音,让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皈依。他们经营了几十年,在民间的影响力微乎其微,中原老百姓根本对异域的上帝不感兴趣。


他们并非没有作为,至少在士人阶层掀起了强烈的冲击。


终于有一些人开始放下孔孟之道,去兼收西学。


与东方迥然不同的体系,详细的分科,严谨的考据,缜密的逻辑……正好对中国传统学术构成了致猛烈的冲击。


明朝人毕竟不是被奴役几百年的大清,事实上很多明朝士人早就发觉了西方的先进之处,每当有西夷火器传进来,大明就不遗余力地仿制。


在徐光启等人的带动之下,出现了一大批钻研西学的士人,虽然他们不被正统承认,被视作奇技yín 巧,不务正业,可是并没有遭到打压。


这就是大明朝最可贵的地方,纵使有凶残的厂卫,有骇人的廷杖,大明并没有剥夺思想的自由……


李之藻和张恪一连谈了三天,顿时惊为天人。


他学习了西洋的数学和天文,自以为大明无人能比,可是张恪一开口,竟然稳稳压了他一头。


跟着李之藻一起前来的年轻人叫做杨修远,是杨廷筠的侄子。由于十几岁就跟着传教士学习,西学的成就不下李之藻,杨廷筠更是远远不如。偏偏对四书五经一知半解,眼看着科举无望,把家里人都急死了。


后来听说孙元化凭着举人身份在辽东平步青,深受重用,他也前来碰碰运气。


可是真正和张恪谈论之后,杨修远那骄傲自负全都烟消散,他的脑筋比起老师李之藻灵活。从张恪的话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就仿佛一扇殿堂的大门,闪现在眼前。伸手推开,无穷的知识触手可及。


这个关键就是微积分!


数学和实际的应用。二者要真正合二为一。


以往中国的数学并不落后,可是自从西方率先研究出微积分理论之后,数学真正的和天文、航海、军事、工业等等联系在了一起,有了强烈需求,数学研究不再是文人的游戏。直到此时,才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


数学的发展同样带动了物理化学等学科前进,就这样,有着辉煌农业文明的中国,被彻底抛在了工业化的道路之外。


张恪在谈话之中,有意无意地提到了计算炮弹轨迹,计算曲线的长度等等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偏偏传统的九章算术给不了答案,甚至连西洋人的《几何原本》也不行。


杨修远敏锐察觉,数学需要一场变革。而且还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涅槃。只要跨出这一步,数学就会成为生活中谁也离不开的学科。


再也不是那些士人嘴里的奇技yín 巧,相反,他们的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才是应该扔进故纸堆的废物!


杨修远越想越举得浑身血液沸腾,情不自禁。


他以往学习西学最多还是兴趣,可是到了此刻,他真正的发觉,这或许是他一辈子的信仰!


不光是他一个,还有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


“恩师。弟子以为应该立刻修书,把基督会的年轻学子都请到辽东来!”


李之藻从来没有看过杨修远如此凝重,顿时笑道“怎么,几天前你还不想投靠平辽公呢。怎么转眼就要拉着大家伙一起入伙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