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逍遥侯 > 第1154章 粮仓失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54章 粮仓失火

  逍遥侯

“内奉上谕票拟,原任知军法司事李延清,调为警政寺卿,此敕!”


“奉上谕,原任近卫军副都指挥使李正青,晋为知军法司事,此谕。”


警政寺,名义上挂在内所属部门之下,实际上直接归李中易亲自管辖。所以,此项人事任命,明面上由内诸相一齐签押,成为合法的任免文件。


至于,军方监督体系的军法司,那就和内没有任何的关系了。李中易亲笔写下调动的命令,通过枢密院直接发布,并即日起生效。


文臣不许插手军事,这是李中易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这个铁律。按照李中易的有言在先,不管是哪个文臣,无论功劳有多大,贡献有多高,只要掺合军方的事务,必定会面临最严厉的制裁!


当然了,文臣不许插手军事,只是文武严格分治的治军基本原则。


作为国家最高行政决策机关的内,可以在御前会议上,发表对于进攻他国,讨伐敌人,扑灭内乱的政治意见。


说白了,内可以作出对外开战的政治决策,却无法左右军方将领的人事,更别提控制军方的后勤。


直到现在,李琼这个元老级的宿将,豁然猛醒,李中易把养活军警的钱,纳入到了内藏库的范围之内,实在是未雨绸缪的高招。


国家养军,不外乎四件大事,训练、人事、经费、辎重。


李中易根本就不缺钱花,他的手头既有大周钱庄的利息收入,又有逍遥津集市的商业贸易收入,所有的收入都收进了内藏库,并且是完全不对外公开的一笔笔黑帐。


就连位高权重的内相公们,也都搞不清楚,大周钱庄和内藏库里究竟有多少钱?


李中易在任命之前,已经提前和李延清吹过风,李延清一听口风就明白了,李中易这是明显的提拔。


在军法司里,李延清虽然权柄甚重,手下的兵马却只有近千人而已,属于典型的权重兵少。


警政寺的所属,单单是开封城中巡警铺的人马,就足有三千之众。更别提,整个天下的巡警铺都归李延清管辖,所有巡警加一块儿,那怎么着都超过数万之众了吧?


不过,李延清和李正青的关系,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和睦,问题出在他们两个人的娘子身上。


李延清的娘子,和李正青的娘子,居然一直是邻居,只是好象早就反目成了仇。无论李延清怎么旁敲侧击,他的娘子就是不肯说出交恶的内幕,也只得徒呼奈何了!


李中易正在苦熬着批阅公文,听说李正青赶来谢恩,他不由微微一笑,老十九居然也学会了官场上的那些繁文缛节!


官场就是个大染缸!


哪怕是再纯洁的人,只要在官场上混个数载,不仅锐气全无,就连脾气禀性也都会变得十分的圆滑。


“叫他进来吧。”李中易对身边的心腹近臣,向来是荤素不忌的随意,越是亲近的臣子,越容易被踢屁股。


与此相反,越是关系远的,或是身份尊贵之人,李中易也就越是客客气气的敬而远之。


不过,这仅限于李家军的嫡系武将,李中易对所有的文臣都很客气,惟恐礼数不周。


读过书的武将,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尚武的血液,讲究的是拳头说话。


“主上,小的知道您不耐烦繁文缛节,本来不打算过来的。唉,小人的娘子硬逼着小人特意来谢恩,不然的话,不许小人上床。”


李正青刚见着李中易,就满腹牢骚的数说了妻管严的痛苦,一旁协助处理政务公文的李翠萱、韩湘兰和叶晓兰,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笑。


三位女子虽然胸大,却不仅不是无脑,反而都是饱读诗书且绝聪明的才女。


李正青当着李中易的面,连完全不该说的闺之语都敢乱说,不管韩湘兰和叶晓兰怎么看,李翠萱就觉得李正青凡事不瞒着君上的态度,摆得实在是端正无比,前途必定无量!


韩湘兰和李正青接触的比较多一些,以她的冷眼旁观,恰恰是因为李中易最喜欢听身边人说真话,才有了李正青的凡事不隐瞒。


曾经,李中易曾经说过,君主的性格决定国家的命运,并举过一个在历史根本就不存在朝代——大明朝的例子。


大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在位仅仅十七年而已,仅仅宰臣便杀了两个,即薛国观和周延儒。其余被杀的尚书、总督和巡抚,多达十余人,受到牵连被杀的官员,更是超过了百余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