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秦工程兵 > 第八十六章 样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六章 样式

  大秦工程兵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最新章节!


沈兵这边马上就着手传授水车的制作方法。


此时王翦之前的安排倒是起了作用。


比如那郡守、郡尉、里典之流,一个个纷拥上来学习取经。


当然还有记录的主薄。


只不过对像由许应变成了沈兵。


“工师,这水车可有制作样式?”


“工师,改日我带几名工匠来,你可否传授水车制法?”


“工师,我安排几名工匠拜你为师可好?”


还有几个更狠的:


“工师,据闻你尚未娶妻。我家正有一女待嫁,不知工师意下如何?”


“我家也有一女……”


……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我沈兵是那样的人吗?


会假公济私攀龙附凤吗?


不过如果是美女的话,那就可以考虑一下。


制作样式当然是要有的,所谓的样式也就是图纸。


秦国在样式统一上可以说是丧心病狂,什么都要求格式化生产。


甚至就连农业耕地都有诸多要求,比如行距多少、种田方法等。


沈兵认为这有一定道理。


这一方面是对农具、生产等进行标准化方便管理和运输。


别一方面则是古时底层百姓技术水平确切的说是平均技术水平太低。


如果不统一制式和行为很容易出现混乱和浪费。


比如一些不懂种田的百姓耕地总是行距太密。


再比如农具尤其是犁与行距不配等等。


秦国便用法律将这些格式化、制度化由上到下整合技术……


先让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擅钻研的人比如许应及其弟子,在实验田里种田找到他们认为最适合的行距、株距、种植方法等。


确定下来后就将这些定为法律下传。


百姓可以不知道种田的技术,但却不能不懂法,否则就受罚。


虽然这其中同样会出现一些浪费。


比如肥沃的良田原本可以种得更密或无需休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地制宜。


但在百姓平均素质低下的秦时百姓无法因地制宜,干脆用一种模式搞一刀切。


这反而会使粮食产量达到最大化,国家税收因此也增多。


这也是郡尉、郡守等第一时间就向沈兵要水车“样式”的原因。


秦国这样式要细致到长多少宽多少,甚至部件都需要格式。


这就让沈兵为难了。


因为水车这东西不因地制宜不行……


有些地方水流急,有些地方水流缓,有些河水深有些河水浅。


这如果统一样式往水流缓的地一摆,它可能转不动啊!


想了想,沈兵就说道:


“水车大小应由实地决定。”


“简而言之,就是各地制作工匠应先测水面与沟渠的距离。”


“水车只需比这距离稍大即可。”


“否则竹筒便是舀了水也无法上升到沟渠高度。”


沈兵这么一说众人就“哦”了一声。


这道理并不难懂。


竹筒下行舀水,上行倒水,水车高度当然要比水位高度差高上几分。


沈兵用这方法巧妙的绕过了统一样式的问题实现了因地制宜。


然而这还没完,沈兵想了想又补充了一点:


“若水流过缓或是水深不足,可在河道内以开小沟或筑小坝协调。”


这也很好理解。


水流过缓可以在附近堆一些石头将更多水引来人为使其变急。


水深不足就往水车下方挖条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