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四百零五章 担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零五章 担心

  1908之钢铁雄心

看全文首发请百度下()歪-歪-书-库,高速全文字在线阅读!


第四百零五章 担心


在“集家并村”和“迁移”两种方法用出来后,虽然英、苏依然支持着当地的抵抗组织,但是袭击事件的频率却明显降下来了。


一方面是由于游击队失去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另一方面这些抵抗分子也觉得把整个村子都牵扯进来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再加上最近几百年里伊拉克从来都没有独立过,伊拉克本身的独立分子并不是很多,真正热衷于发动袭击的是土耳其人。在没有当地百姓支持的情况下,袭击等事件的频率自然降低了下来。


的确,仇恨只能制造仇恨,可是在国社政府统治伊拉克的这段时期,却并没有制造什么太过暴虐的事情。就是在清剿抵抗分子的过程中,也很少让当地平民受到伤害(因为还没有大规模误伤技术),再加上在国社政府的统治下生活明显要比土耳其时期好上许多,这个时候在算上新的惩罚措施,愿意继续抵抗的伊拉克人自然少了许多。


(历史上656年该地区被阿拉伯人占领,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里都是波斯的一部分,但几乎所有政权首都皆建于两河流域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巴比伦、塞琉古王朝的塞琉西亚、安息帝国、萨珊王朝的泰西封。762年,哈里发迁到安息帝国、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北郊的巴格达。此后,巴格达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直到1534年它被并入奥斯曼帝国为止。


1915年,英**队占领伊拉克,以国联的名义对其进行统治,直至1932年伊拉克独立,成为以哈希姆王朝为统治者的君王国家。)


当然,采取“迁移”这种比较极端的措施,多少也引起了一些非议。


而且在最初的时候,也的确有不少的原住民质疑,甚至一些谣言传出,认为那些原住民并不是被迁移到库页岛,而是被集体处决了。


这样的谣言不但是在伊拉克等地,甚至就是在英美等地也很有市场。


不过就像过去说的一样,感谢科技的进步,所以当录有被迁移的原住民在库页岛捕鱼的录像在“集家并村”后的各个村落播放后,这种谣言也就烟消云散了。


到了现在,中南半岛上的独立运动依然在如火如茶的进行着,可是伊拉克等地的抵抗运动却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毕竟没有了伊拉克当地人的支持,单靠土耳其人是办不成什么事的。


而且就算有伊拉克人效忠于土耳其,那也是效忠过去的那个奥斯曼土耳其,效忠于土耳其苏丹,而不是现在的这个土耳其共和国…


当在伊拉克等地的抵抗分子不愿在抵抗国社政府的统治时,英国人和俄国人明显头疼了起来,因为除了少量的土耳其人外,他们已经找不到其他人了。


当然苏联的情况要好上许多,因为在伏尔加河南部地区发动袭击的,绝大多数都是苏联派过去的苏联红军。可是英国人,却只能通过土耳其人和沙特人…


至于土耳其?


在英国人和俄国人还活跃的时候,土耳其人自然能趁机鼓动一下位于各地的土耳其人,可是现如今土耳其的国力毕竟实在是太弱了,等到英国人和俄国人开始偃旗息鼓后,凯末尔自然也跟着停了下来…


虽然游击队什么的还无法影响大局,不过游击队的减少还是让严光等人心情愉悦了起来。至于那些被迁移到库页岛上的伊拉克人和土耳其人?先让他们在那里干上十年再说吧,等到十年后,要是有人愿意回到故乡的话,让他们回去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至于偷渡回去?


从陆路出发,哪怕是由海参威出发抵达伊拉克,至少也需要七八千公里的路程,如果走水路的话则需要一万多公里的路程。


如果真的能有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走完这段路程的话,那严光也只能竖起大拇指佩服他,顺便让他在家乡安度晚年…


——————————


“轰隆隆隆…”


就在伊拉克等地的抵抗运动多少告一段落的时候,在国内诸多地区的工厂却是机器声轰鸣不断…


“都动作快点,快点!!!”


在一家民营的汽车公司内,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红光满面的对着面前的工人们大声的道,不时的还会走到正在工作中的工人旁打气鼓劲,一点都不怕他身上的那套名贵西服会被弄脏。


“老板这是怎么了?”


看着那个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中年人,一个正在工作着的工人轻声对身边的同伴道。他到是不怕自己的话会被老板听到,因为现在工厂里已经被机器的轰鸣声给覆盖住了,只要他别在这唱男高音,那个老板能听到他的话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那个同伴抬头看了看中年人,在确定中年人并没有注意到他们这里而且也绝对听不到他们的谈话后才用一种工人能够听的道的音量道。


“老板会这样还能因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快要赚到大钱了…”


“我就说吗…”


工人点了点头,用一种我早就料到了的语气道。


这么说的时候,他还顺便用手里的工具紧了紧流水线上的拖拉机。


没错,赚到大钱…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内工业蓬勃发展,汽车业自然也在这其中。在十年的时间里,除了严光开办的几家汽车公司外,全国范围内至少还出现了十多家汽车公司。


只不过和严光的几家公司不同,这十几家汽车公司并没有大笔的资金支持,所以发展并不是很顺利——————至少在产能和品牌上无法相比,别的不提,单凭严光在国内的威望和地位,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慕名购买他旗下公司生产的汽车。


更何况严光本人也已经到了一种穷的只剩下钱的地步,自然更不会吝啬于对旗下的公司进行投资。


因此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规模上,严光旗下的几家汽车公司都绝对是国内外领先的品牌,因此不单是在国内,甚至在国外也曾经出口国不少的汽车,至少目前日本三分之一的汽车都是中国产的,另外三分之一则是由23年登陆日本的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占据,最后的三分之一才是由日本本土的东京汽车制造厂,三菱,快进,白杨和实用公司汽车工厂占据…


(历史上福特是24年登陆日本,通用则是26年登陆日本,这里进行了一点变更,另外历史上日本的保护措施大概是在1936年开始的,当时日本政府和军部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产业,颁布了《汽车制造事业法》下令禁止进口汽车零件和车体。)


在几家汽车企业已经几乎占据汽车市场,并且已经开始向国外进军的情况下,国内的十多家民企就只能和其他国外的汽车企业一起,瓜分这几家汽车企业吃剩下的汤汤水水——————这还是由于当时的国人有着很强的乡土观念,因此不少的士绅和企业家购车时首选的都是家乡汽车品牌的缘故。


再加上这时中国国内的一般农民顶多也就有个几亩地,多一些的也不过是十多亩,根本就没有使用拖拉机的概念。会购买拖拉机的,都是比较开明的地主,而这样的地主在国内实在是太少了。


因此虽然不能说这些企业没有发展,但是和严光旗下的几家企业相比,难免有种营养不良的感觉。


毕竟严光旗下的几家汽车公司已经遍布全国,并且开始向着海外迈进,而这些民营汽车企业却限于资金的问题,仅仅只能局限在一省一地…


换句话说这些汽车企业的发展完全限于自己所在的省份,如果这个省份发展的好了,那么限于乡土情分,这个省份里的士绅和商人自然会照顾这个自己家乡的汽车企业,可如果哪天这个省份的经济不好了…


当然,这些企业的老板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这一切,可是在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就算他们想改变也是有心无力…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条新的政策出现了…


——————————


“国社政府即日起宣布,将向国内各大汽车企业订购总量为三十万辆的拖拉机,用于开发哈萨克等省份…”


天知道当那些汽车企业的老板看到报纸上的这一头条后,究竟都激动成了什么样子。当然在激动过后他们也开始顾虑了起来,因为他们在担心政府会不会将这三十万辆拖拉机的订单全部交给严光旗下的几家公司——————虽然严光从没有想过替自己旗下的企业谋取不合理的利益,但是考虑到严光本人的身份,哪怕严光并没有什么想法,但是地方上的官员在严光旗下的公司和民营公司发生冲突后,还是偏向于严光旗下的几家公司,而这也是一件不争的事实,因此这些民营企业老板的顾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好在没过多久,一些官员就已经找上门来,并且对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产能进行了调查,并且针对调查,给予了相对应的订单。


在调查结束后,才根据调查的结果给予应有的订单数量。


通常来讲这些订单都是以万来计算的,不过极个别的情况下,也会用千这个单位来计算。


不过哪怕是一千辆也绝不是一个小数字,因为那已经是价值几十万的生意了。当然,一千辆也绝对不是一个大数字,因为福特的t型车在第一年就生产了一万多辆,而到1927年停产的时候,福特单是t型车就生产了一千五百万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