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楼和大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楼和大桥

  1908之钢铁雄心

一秒记住【】wwsk,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很实在的事,建筑师最喜欢什么样的老板?自然是不差钱的那种。


因为只有不差钱的老板,才能实现建筑师们的梦想。


对于建筑师们来说,严光就是这么一位不差钱的老板。


想想后世的切尔西,有罗曼?阿布拉莫维奇那样的老板切尔西也算是爽翻了。不过话也说回来,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和被普金抓进去的前辈,俄国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都是犹太人,这点倒是十分的有趣…


此时严光的个人财产早已超过了战争结束前十多亿银元,虽然东北和中东等地的油田都被收归国有,严光在上面并没有捞到一分钱,但是凭着墨西哥坦皮科油田的收益和国内诸多工厂、企业的关系,严光的个人财产还是达到了二十七多亿银元,按照这时的汇率,差不多相当于十二亿五千万美元或两亿六千万英镑。


如此庞大的资产,使严光理所当然的超越了他的老朋友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成为新的全球首富,而不仅仅只是全国首富,尤其是在安德鲁?卡内基在1919年就已经去世后。


其实严光的财富想要超过老朋友洛克菲勒,本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就算是军火和毒品也不如石油赚钱(这一时期毒品还不像后世那么泛滥,摇头丸和海洛因什么的更是没谱的事,至于军火,全世界一共就那么几个国家。剩下的全是殖民地,你就是想卖也没地方卖,因此很明显石油才是这一时期最赚钱的)。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洛克菲勒的财富已经达到了九亿美元。而同时期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七亿多美元。


只可惜1911年5月15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违法垄断(反托拉斯法),将其支解为大约37家新公司,使得洛克菲勒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个人财富达到十亿美元的巨富的印钞能力大大降低…


也因此,严光才能超越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成为新的世界首富。不过让严光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成为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人。


到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如綦江铁厂、马鞍山铁厂、上海铁厂和东北的几家大型铁厂几乎都是严光的。


另外沿海的广州、上海、天津、大连等造船厂也都是严光出资开办的。目前属于国有的大型造船厂仅有福州造船厂一家。


除此之外全国最大的三家汽车厂都是严光的,政府采购的公务车有七成由这三家汽车厂提供,全国汽车销售量则占据了八成左右,剩下的两成多才是由福特等国外汽车公司和国内的一些私人公司瓜分…


同时国内的几家飞机制造公司。也都是严光名下的企业。


还有一些和工业有关的产业,也都被严光给包揽了。


不过除开这些外,严光却很少在轻工业等方面出手。


因为纺织业或造纸业等轻工业也被严光垄断的话,那国内经济也就不用发展了。反到是重工业,投资大回报慢。民间的一些地主和商业家顶多也就投资一些纺织厂、手表厂和自行车厂什么的,想要投资钢铁厂或造船厂就算几百个人集资也未必够,能够他们也未必愿意在这上面投钱…


这也是严光垄断钢铁等产业的一个原因,毕竟真要等国内资本主义觉醒而后发展重工业的话。就算再等上十年也够呛。


至于为什么严光替国家投资重工业,却把这些产业都划归自己名下…


“明明是自己花的钱。没理由把好处送给国家吧?”


何况严光也是有理想的,而且这些理想无一不是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


比如帝国大厦。比如盘尼西林…


不过对于盘尼西林,严光只知道它是一种抗生素,除此之外就仅仅只知道盘尼西林这么一个名字,所以对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依然处于一个很初级的极端。


顺带一提,目前正在修建,而且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会修完的青藏铁路,也是由严光和国社政府共同投资的。不过基于铁路国有的原则,严光并没有索取铁路的股份,仅仅只是要求政府慢慢还给他利息——————虽然这个政府其实也是他开的,这也是严光和洛克菲勒的最大区别…


——————————


虽然建筑师们甚至就连谷垣自己都觉得八十九层的高楼已经足够了,不过既然严光坚持他们也没必要因此恶了严光,毕竟严光才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何况建楼的钱还是人家出的,而且这个时代的建筑设计师们有哪个没有梦想过设计一座超过百层的高楼呢?


当然也有人觉得其实一百零八层也不错,不过没多久就因为被严光训斥。“你是不是水浒传看多了?”而不得不灰溜溜的跑掉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帝国大厦的设计工作开始了。


根据严光的思路设计出来的草案,仅仅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出来了。


首先是高度,由于严光要求的是至少一百一十层,因此大厦的层数为一百一十层的同时,地面至屋顶的高度也达到了四百五十米,而地面至天线的高度则达到了五百三十米,同时在大厦的地下还有三层空间。


至于大厦的外形,则是参考的后世的帝国大厦。


没办法,这些建筑师们设计出来的大楼外形,不是太超前就是太平庸,而且绝大多数都不如帝国大厦的外形设计,最后严光决定还是采用后世的帝国大厦算了,毕竟这个是经典造型。而且严光也很想看看在自己采用了帝国大厦的造型后。美国人的大厦准备用什么造型来超越它?!


然而让严光没有料到的是,当严光将外形公布的时候,建筑师们几乎都发出了质疑的声音,而质疑的目标则是那个让帝国大厦增长了几十米高度。同时也让其成为经典的天线…


天线,作为帝国大厦的标志性构成之一,自然也被严光给描绘了出来。


对于来自于后世的严光来说,帝国大厦有一根,不对,是有一座大大的天线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帝国大厦的天线其实是在50年代才安上去的,属于电视天线。在安装天线前则是一座飞艇停泊塔。而很明显的是,在1923年显然是没有什么电视节目的…


对此严光在深感失算的同时,也只能强硬表示可以将其当作装饰品或者是避雷针使用…


“可是…”


“多少钱我出!”


“哦,那就没问题了…”


所以说建筑师就喜欢严光这样的雇主。因为严光能拿出足够多的金钱来完成他们的梦想。而且说实在的,建筑师们也很喜欢严光拿出的这款外形设计,虽然在他们看来帝国大厦顶端的天线是无用的…


虽然仅仅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大楼的初步设计和大楼模型,不过这仅仅只是初步的设计而已,根据建筑师们的推算。想要完成大厦的全部设计工作至少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毕竟这么高的建筑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曾经完成过。


他们有信心完成,也是因为严光自身庞大的财力和来自整个国家的支持,再加上全国最优秀的建筑师有大半都集中在这里。不然的话他们真的没什么信心完成这么一座庞大的建筑。


&non建筑公司的设计师威廉?f?兰博负责。在前人的设计基础上,他仅花了两周的时间便构成了建筑图纸。)


“那么。你们觉得要造完的话需要多久…”


站在一米多高的大楼模型前,严光一边欣赏着大一号的帝国大厦模型,一边询问着身旁的几名建筑师代表。


这还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所以严光身后的几个建筑师代表在互相看了看后,才推出了一个人出来。


“很抱歉,我们也不清楚,不过恐怕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


当然不可能用三年,不过建筑师们第一次设计并建造这么高的摩天大楼,心里难免会有些没有信心,所以才会说出三年这个数字来。


“这样…”帝国大厦是用多少年建成来着?(1年又两个月)严光也有些记不住了,不过他还是点点头道。“不管怎么说,你们尽力而为吧。”


说着严光将一份表单递给了这几个建筑师。


“那,把你们需要的东西都列在上面吧…”


仅仅只是一个星期的时间,当然不可能让建筑师们将所需的一切都弄明白,不过最初所需的物资列出来还是没有问题的,在这方面几个建筑师甚至没有进行过研究和计算,就已经在表单上列出了最初所需的物资。


“这些吗…”


瞥了一眼后严光点点头,然后将表单交给了身旁的岳昌。


“让下面的人把这上面的东西都运到上海来吧…”


“是!”


在将表单通过电报传出去前,岳昌看了一眼表单,发现表单上所列的都是一些水泥和钢筋等物资,除此之外就是所需的人力和建筑机器等…


“建那么高的一座楼,估计给用不少钱吧…”


虽说如此,不过岳昌还是在期待着这座将会是世界第一高建筑建成后的样子…


——————————


国内最大的几家钢铁企业几乎都是严光开的,水泥等虽然没有被垄断,但严光也曾经小小的开过几家,为严光带来过几千万元的收益的水泥厂。


所以当岳昌的那份清单发出去没多久,各种原料就已经天南地北的从全国各地运抵上海。


至于建筑师们所需的工人和机器?作为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就有现成的。而上海市的市长谷垣就是他的下属。


本来事情到了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了,虽然现在严光的地位很稳固,可毕竟没有一国元首常年到处跑的理由不是?毕竟现在不像后世,后世好歹还有个飞机。可现在就只有一个轮船和火车。


然而严光来上海,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一座帝国大厦,或者说如果只是一座帝国大厦的话,还不需要严光亲自跑到上海来,只要直接将建筑师召集到北京不就行了?


严光此次前来上海的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开发浦东…


浦东的范围包括黄浦江以东到长江口之间巨大的三角形区域,南面与奉贤、闵行接壤,西面与徐汇、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黄浦江相望。北与崇明隔长江相望。在另一个时空的1980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的共识,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


作为中国和亚洲最大同时也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想要更好的发展上海,发展浦东显然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早在国社政府成立之初,徐世昌等人和当时的上海市长就曾经提出过开发浦东的计划,而这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黄浦江上修建能够通车的大桥——————黄浦江水深港阔,是上海的主要通海、通江、内河航运干线,因而建桥不易。清代黄浦江形成“长八渡”,早在另一个时空的1930年代就有建桥动议。但始终无法实施。


1970年代配合上海石化工程,建成第一座黄浦江大桥——松浦大桥。该桥系多孔钢桁梁公铁两用桥。但建桥时没有预见到未来通海航道会向黄浦江上游延伸,桥下净通航高度仅10米。1980年代。南浦大桥开工,系单孔双塔斜拉桥,一跨过江,此后黄浦江上的大桥才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


虽然徐世昌等人都认为开发普通势在必行,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中国的参战。当时的中国虽然不像英法等国一样需要维持数百万的远征军和庞大的舰队,但是几十万远征军远征高加索依然使得国社政府在财政上出现了严重的赤字,原本每年财政都有很多盈余的情况更是荡然无存,甚至到了几乎每年都需要严光个人出资进行补贴的地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