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三百零一章 除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零一章 除害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三百零一章除害


千财万财,都不如发国难财。15


那些途径地方,甚至就是在地方征集和购买的物资,都是前线急用的,这个难道地方的官员就不懂吗?


懂,他们当然懂…


可是前线的战事再大,难道还能比他们发财大?


大不了就是前线战败,国家在赔一笔款子给日本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国家赔款也赔不到他们身上去。


在赔款的过程中,政fu要是财力不济,说不定他们还能趁此捞上一笔,过去的诸多赔款中他们不就是那么干的吗?


而且前段时间政fu不断的减税,减这税,免那税的…


你要只是减免一些杂税也就算了,可你居然连农税和厘金也给减了…


拜托,那是能减的吗?!


你这一减到不要紧,我们的油水到哪捞去?


要知道在过往,可就是农税和厘金上面的油水最多,至少随便欺点上瞒点下,大笔大笔的好处就入了腰包。


可现在农税和厘金,还有许多的杂税都给免了,不说油水了,就连衙『men』里许多人的饭碗都给砸了。


要知道在往年地方可以借口粮食质量不好,而任意敲诈勒索,而且田赋可以用钱『jiao』纳,经手官员就任意把钱价压低。譬如说市价二千文合一两银子,他可以定为二千四百文合一两。田赋上缴有一定数量,通常缴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务。如果有水灾、旱灾,明明收成是八成,可以报五成,农民实际田赋不少缴。多收的银粮都到州、县官和下面的人的腰包里。此外,人们打官司也是州、县官索诈的好机会。


可现在,农税没了,他们也就不能在粮食上面做文章。


一般的官司也不是有衙『men』,由县长来办理,而是『jiao』给了警察局和法院…


到了这个地步,不贪?怎么弥补自己的损失!


&』得他们不得不贪。


新政fu成立后,只要是到了县一级的,一个月三五百块银元还是很平常的。三五百块,在民初这个物价还不是很高的时代,置办一些奢侈品,甚至置办一辆汽车也够了。在奢侈点,置办三五十个黄『hua』闺『nv』其实也差不多了…


然而…


和前清发放的养廉银相比,这点钱就差的多了。


养廉银…


原本是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xing』,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


此外还有一些我们这个时代看起来不合法,然而在当时却很合法的额外收入…


你就算给的工资再多,难道能有人家给的养廉银多?


当然,也不可能全部的官员都只知道贪,同样,不知足的人也不可能会那么多。


只不过官官相护和同流合污…


一伙的人,当然要官官相护,可不是一伙的人,既然不能同流合污,那就只能把你按死在“河污”里了…


现在的地方上也是这个情况,并不是说每个地方官员,都想从运往前线的物资里捞上一笔。然而官场黑暗,的确,能当官的未必都是聪明人,但是走哪都是一地傻子的情况,你也只能从后世的辫子戏里才能看到。


何况他们就是真的干了什么,只要“官官相护”上面也未必会知晓。


就如清朝乾隆年间的监粮一案,甘肃省几乎一多半的官员都参与到了监粮案中,可乾隆愣是不知道。直到有人反映地方官员在浙江海塘工程中『nong』虚作假,中饱『si』囊,才引起乾隆的怀疑。不久,乾隆又从来自甘肃的奏报中得知当地并无旱灾。乾隆马上派官员去浙江对王亶望进行严审,王亶望只好招认。乾隆抄了王亶望的家,没收财产折合白银300万两。此案终结时,共判死刑57人,发配56人,还有不少人受到牵连。


发配和不少人受到牵连…


这又关联到另外一个成语,法不责众…


监粮一案,大半个甘肃省的官员都参与到其中了,可最后死刑的只有57人,剩下的则只是发配和受到牵连…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乾隆不想杀?


实在是人太多了,就算想杀,也不可能将一省的大半官员都给杀了!


现在地方上的这些官员也是这个想法,现在地方上的人都在贪,既然这样,那就算事发了,法不责众,再加上政fu初立山东那边也还在和日本人打仗,既然这样,就算上面想处理自己,也要考虑到会不会引发什么『luan』子出来…


这么一想,自然所有人都开始肆无忌惮了起来。


只是地方上的官员可能没有想过一件事情,运往前线的物资全部都是莱阳战场急需的物资。这些物资等同于战略资源,和军方有着莫大的关联。


这样的资源,负责出面监管的不只是司法部,还有军方。


尤其是军情局和军防局,他们不但要防备有人中饱『si』囊,而且也要防备日本人暗中破坏——————黑龙会在中国的能量有多大,可能没人比军情、军防两局更清楚了。


现在这些前线急需的物资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军情局和军防局怎么不可能通报?要知道,军情局和军防局的主要骨干,可都是从jūn_duì 里出来的。哪怕是现在,也和国防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且严光也不是乾隆。


乾隆为了政局的稳定或许不会杀那些贪官,但是严光却不一定。


一来严光只是一个运气比较好的普通人,在政治头脑上不像乾隆那么高。再者,作为来自于后世的普通百姓,严光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尤其是那种危害到国家利益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人已经将这件事情捅了出来。


现如今,上海、广州、南京、北京、天津等地界,只要稍微关系前线战事的都知道。运往前线的军事战略物资已经被地方上的一些贪官给贪墨了,到了这个时候就算严光想隐瞒,也必须做出一些决定来。


不然的话不只是民间会出现不忿的情绪,就连正在前线和日本人厮杀的国防军将士们也会这样。


这,恐怕就是日本人的目的了。


毕竟这件事情除了已经处于军管状态的山东省外,其他的如河北、河南、江苏三省都有『bo』及。而且覆盖面积极光,也算是相当难得的丑闻了。


——————————


“这次我到想知道,那个姓严的支那人,对这件事情究竟会怎么应付!”


在大正天皇的御前,大隈重信一副相当得意的样子。


也难怪他会这么得意,毕竟摆在严光面前的的确是一件很难解决的事情。


从轻发落?世人肯定不服,何况国家的律法也摆在那里。


虽然现在的严光在中国其实和皇帝也差不多,但他毕竟还不是真正的皇帝,一些事情,如赦免罪犯等等还无法做出来。所以就算严光想从轻发落,少杀一些人也是很难的。


至于从严从重?眼下山东重军所需的物资,几乎都是由河北、河南以及江苏这三个省筹备的。而这次涉案的官员有占据了这三个省官场的大半,再加上他们的涉案金额,要是真的从重的话,“咔嚓”一省,三个省的官员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要掉脑袋,还有百分之二十的要在牢里蹲上一段时日。


到那时,三个省的秩序全部『hun』『luan』,严光的物资从哪征集?


而没有了物资,严光也就无法在支撑自己那只相当奢侈的jūn_duì 了吧(在大隈重信看来,重炮、轻重机枪和其他歪『men』邪道的武器,而且还是毫不心疼肆意使用,这已经是相当的奢侈了)。只要国防军的后勤受到干扰,那么在山东和日军对峙的国防军,也就无法继续用他奢侈的重装备来和日军对攻,到那时,国防军绝不是日军的对手。


当然,严光也可以将这件事情先放着,一直等到战事结束后再处理。


在大隈重信看来,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是那时严光会失去的,除了前线将士的战心,也有平民百姓们的民心。


总而言之,无论严光怎么处理,这件事情都会给严光带来不小的损失。


而大隈重信现在,就是坐在这里看着严光是怎么明知前面就是个坑,却依然要往里跳…


——————————


不止是大隈重信知道这是个坑,其他诸如宋鼎寒、徐世昌等人也都看的出来。毕竟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显眼了。


而现在,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就是在劝着严光,希望他先将事情放一放,等到山东的战事结束了,他们将日本人全部都赶下海了再说。


这件事情上,不只是宋鼎寒这样,就连徐世昌也这样。


当然,这并不是说徐世昌就不希望严光倒霉了。毕竟说到底徐世昌也是北洋的人,而严光虽然厉害,却不是那个值得徐世昌效忠的袁世凯…


再加上国社党的组成相当松散,只要严光倒下,徐世昌领导下的北洋未必没有机会。


徐世昌会劝阻严光,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明显了。明显到根本不需要『lang』费心计,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