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北雄 > 第1175章称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75章称绝

  北雄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北雄 !


琴声渐起。


颜师古一下就听出来了,如此空旷之地,琴声不由自主便有些飘散,琴师本事再大对此也无可奈何。


只是琴师的技艺决定了,这个缺陷会被放大到何种程度。


琴音起时还很舒缓,叮叮咚咚,这是前序,为主曲做着铺垫。


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在当世乃至于后来都很有名气,无论是意境还是里面蕴含的故事都是前辈遗世之瑰宝,华夏文明积聚之大成。


在座的人除了李破都是读书之人,几乎都听过这首琴曲。


而高山流水这样的名曲奏出来,一百个琴师是一百个样子,技艺高低是一回事,谱也有所不同,能力差的多按古谱弹奏,高明的琴师则会进行一些改动。


但这首曲子最重要的在于节奏和意境,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情。


因为包含着知音相逢的故事在里面,所以琴曲中有很多的停顿,原曲其实已不可考,后来人改动的太多。


停顿之处可能是意味着两人正在说话,也可能是高明的琴艺大师故意留白,以余韵代之,供人暂歇回味。


反正这也就成为曲子最需要技巧的地方,停顿之处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按照余韵悠长,却又藕断丝连的规则来弹奏。


节奏上是这般艰难,意境上就更为艰深,大部分琴师根本无法把自己的情绪融入琴音之中,就更不用说感动别人了。


剩下的一些精于此道者,弹奏高山流水所追求的也就是个空灵之感,空山寂寂,溪水叮咚,这在行家听来其实就是音似而形不具,表象而意不深。


如同写文章,流于表面,无法达于肺腑的文字,再是华丽也没办法真的打动人心。


这和高山流水的主旨去之甚远。


只有那些真正的琴中大家才能神形兼备,引人入胜。


这就是高山流水,一首人尽皆知,却对大部分琴师极不友好的曲子。


颜师古提议此曲,除了拍皇帝的马屁之外,也有为难吕乡君的意思,不是你当场出丑,便是我大饱耳福。


文人的刁钻在这里表现的非常具体。


……………………


琴音平顺舒缓,几乎没有起伏,但让人很是舒适。


颜师古,魏征等人却觉得,对于一位广传大名的名妓来说,这样的开头有些过于平庸了。


但他们不自觉的便想将琴音拢入耳中,如同有一根无形的细线牵引住了他们的心神。


就在这时,吕乡君的手猛的就是一勾,突然一个炸音奏响。


手在半空停住,曲子的第一个停顿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到来了,显然是她对高山流水做出了改动。


即便是在如此空旷之地,也是余音袅袅,让人感觉良久不绝。


颜师古皱了皱眉头,用力过猛?


高山流水可不是这么弹奏的吧?哗众取宠?那可就太让人失望了。


停顿只有片刻,吕乡君的手快速的落在琴弦之上,琴弦铮铮作响,琴音骤然密集了起来。


什么草木摇曳,水流潺潺,去他娘的空明之感。


仿佛疾风过岗,水漫山坡,山林耸动,波澜骤起。


曲子还是那首曲子,但吕乡君奏来与当世之人大相径庭,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完全抛却了平缓的曲调,奏的又快又急。


仿若登山遇风雨,行船至中流,可谓是险象环生。


几息便是一个炸音,好像在勾勒琵琶,琴音渐呈刚健。


也正因如此,每一个音符都清晰可闻,将环境的因素所造成的缺点尽都掩盖了下来,河岸边徐徐而过的恼人春风都好像成为了曲子的辅臣。


只半盏茶的工夫,吕乡君已是面露红晕,额头见汗,显然耗费了许多心神和气力。


但她那小小的身子仿佛迸发出了绝大的力量,如有一人稳坐船头,悬于崖上,看似惊险,却又稳如泰山。


众人也已被琴音所系,心神摇动,不可自抑。


即便是李破这种对音乐几乎无感的人,也皱起了眉头,心说还真他娘的有点门道,但高山流水……应该不是这个样子吧?


咱怎么听来听去好像急急要去送死的模样,真是见了鬼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