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330章 夜半歌声(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0章 夜半歌声(1)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真正的机会到来了。


十月二十二日,工部主事陆澄源上疏,弹劾崔呈秀,以及魏忠贤。


崇祯决定,开始行动。


因为他知道,这个叫陆澄源的人并不是阉党分子,此人职位很小,但名气很大,具体表现为东林党当政,不理东林党,阉党上台,不理阉党,是公认的混不吝,软硬都不吃,他老人家动手,就是真要玩命了。


接下来的是例行程序,崇祯照例批评,崔呈秀照例提出辞职。


但这一次,崇祯批了,勒令崔呈秀立即滚蛋回家。


崔呈秀哭了,这下终于完蛋了。


魏忠贤笑了,这下终于过关了。


丢了个儿子,保住了命,这笔交易相当划算。


但很快,他就知道自己错了。


十月二十四日,兵部主事钱元悫上疏,痛斥崔呈秀,说崔呈秀竟然还能在朝廷里混这么久,就是因为魏忠贤。


然后他又开始痛斥魏忠贤,说魏忠贤竟然还能在朝廷里混这么久,就是因为皇帝。


不知钱主事是否过于激动,竟然还捎上了皇帝。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封奏疏送上去的时候,皇帝竟然全无反应。


十月二十五日,刑部员外郎史躬盛上疏,再次弹劾魏忠贤。在这封奏疏里,他痛责魏忠贤,为表达自己的愤怒,还用上了排比句。


魏忠贤终于明白,自己上当了,然而为时已晚。


说到底,还是读书太少,魏文盲并不清楚,朝廷斗争从来只有单项选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天启皇帝死的那天,他的人生就只剩下一个选择——谋逆。


他曾胜券在握,只要趁崇祯立足未稳,及早动手,一切将尽在掌握之中。


然而,那个和善、亲切的崇祯告诉他,自己将继承兄长的遗愿,重用他、信任他,太阳照常升起。


于是他相信了。


所以他完蛋了。


现在反击已不可能,从他抛弃崔呈秀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威信,一个不够意思的领导,绝不会有够意思的员工。


阉党就此土崩瓦解,他的党羽纷纷辞职,干儿子、干孙子跟他划清界限,机灵点儿的都在家写奏疏,反省自己,痛骂魏公公,告别过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狂风暴雨,魏忠贤决定,使出自己的最后一招。


当年他曾用过这一招,效果很好。


这招的名字,叫做“哭”。


在崇祯面前,魏忠贤号啕大哭,失声痛哭,哭得死去活来。


崇祯开始还安慰几句,等魏公公哭到悲凉处,只是不断叹气。


眼见哭入佳境,效果明显,魏公公收起眼泪,撤了。


哭,特别是无中生有的哭,是一项历史悠久的高难度技术,当年严嵩就凭这一招,哭倒了夏言,最后将其办了。他也曾凭这一招,扭转了局势,干掉了杨涟。


魏公公相信,凭借自己声情并茂的表演,一定能够感动崇祯。


崇祯确实很感动。


他没有想到,一个人竟然可以恶心到这个程度,都六十岁的人了,毫无廉耻,眼泪鼻涕说下就下,不要脸,真不要脸。


到现在,朝廷内外,就算是扫地的老头,都知道崇祯要动手了。


但他就不动手,他还在等一样东西。


其实朝廷斗争,就是街头打架斗殴,但斗争的手段和程序比较特别,拿砖头硬干是没办法的,手持西瓜刀杀入敌阵也是不行的,必须遵守其自身规律,在开打之前,要先放风声,讲明老子是哪帮哪派,要修理谁,能争取的争取,不能争取的死磕,才能动手。


崇祯放出了风声,他在等待群臣的响应。


可是群臣不响应。


截至十月底,敢公开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人只有两三个,这一事实说明,经过魏公公几年来的言传身教,大多数的人已经没种了。


没办法,这年头混饭吃不易,等形势明朗点儿,我们一定出来落井下石。


然而,崇祯终究等来了一个有种的人。


十月二十五日,一位国子监的学生对他的同学,说了这样一句话:


“虎狼在前,朝廷竟然无人敢于反抗!我虽一介平民,愿与之决死,虽死无憾!”


第二天,国子监监生钱嘉徵上疏弹劾魏忠贤十大罪。


钱嘉徵虽然只是学生,但文笔相当不错,内容极狠,态度极硬,把魏忠贤骂得狗血淋头,引起极大反响。


魏忠贤得到消息,十分惊慌,立即进宫面见崇祯。


遗憾,他没有玩出新意,还是老一套,进去就哭,哭得痛不欲生,感觉差不多了,就收了神功,准备回家。


就在此时,崇祯叫住了他:


“等一等。”


他找来一个太监,交给太监一份文书,说:


“读。”


就这样,魏忠贤亲耳听到了这封要命的文书,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


他痛苦地抬起头,却只看到了一双冷酷的眼睛和嘲弄的眼神。


那一刻,他的威望、自信,以及抵抗的决心,终于彻底崩溃。


精神近乎失常的魏忠贤离开了宫殿,但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在那里,还有一个人,能挽救所有的一切。


魏忠贤去找的人,叫做徐应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