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171章 锋芒(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1章 锋芒(1)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最新章节!


作为张璁的盟友,在朋友倒霉的时候,他十分忠诚地遵循了自己的一贯原则——落井下石。朝廷谁当政并不要紧,只要能保住本人的地位就行。


可慢慢他才发现,这个新上台的夏言实在不简单,此人十分聪明,而且深得皇帝宠信,也无意与他合作,远不如张璁那么容易控制。为了将来打算,最好早点解决这个人。


而郭勋采用的攻击方法也充分地说明了一点——他是个粗人。


这位骨灰级高干平时贪污受贿,名声很差,人缘不好,脑袋也不开窍,竟然直接上奏折骂夏言,掐架票友居然敢碰专业选手,这就是传说中的鸡蛋碰石头。


夏言自不必说,马上写文章反骂,双方拳脚相加,十分热闹,按照常理,这场斗争应该以夏言的胜利告终,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嘉靖腻烦透了,手下这帮人骂来骂去也就罢了,可每次都要牵扯到自己,一边是朝廷重臣,一边是老牌亲戚,双方都要皇帝表态,老子哪来那么多时间理你们的破事儿?!


不管了,先收拾一个再说!


夏言运气不好,他挨了第一枪。


嘉靖二十年(1541),皇帝大人收到了夏言的一封奏折,看过之后一言不发,只是让人传他火速进见。


接到指令的夏言有了不祥的预感,但他还比较安心,因为自己的这封奏折并没有涉及什么敏感问题,可他进宫之后,才发现问题严重了。


嘉靖不由分说,把夏言骂了一顿,搞得首辅大人不得要领,然后才说出骂人的原因——写了错别字。


夏言懵了,这不是故意找碴吗?


换了别人,挨顿骂也就算了,皇帝故意找碴,你还敢抽他不成?


可夏言兄实在是好样的,他不肯干休,竟然还回了一句:


“臣有错,恰逢近日身体不适,希望陛下恩准我回家养病。”


你故意闹事,我还就不伺候你了!


当然了,嘉靖先生也不是好欺负的,他怒不可遏地大喊一声:


“你也不用养病了,致仕去吧,再也不要回来了!”


惨了,这下麻烦了。


玩笑开大了,可是话说出了口,也没法收回来,只能硬着头皮走人。


夏言开始满怀忧伤地捆被子,准备离开北京,但就在他即将上路时,突然有人跑来告诉他:先等一等,你可能不用走了。


夏言确实不用走了,因为出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这件事情出在郭勋身上,夏言因为错别字被赶出了京城,郭勋很是高兴了一阵,但这位兄弟实在是不争气,很快就惹出了一个大乱子。


这事具体说来是个工作作风问题,嘉靖皇帝不久前曾交给郭勋和王廷相(时任左都御史)一个差事,并专门下达了谕令。


可是蹊跷的是,王廷相接到谕令后,四十余天都没有动静,不知到底搞什么把戏。


这里顺便说一下,王廷相先生是大文豪,“前七子”之一,还是著名的哲学家,之所以不干活,没准是在思考哲学问题。


可是郭勋就有点儿离谱了,王廷相虽然懒,也只能算是怠工,他却胆大包天,明知有谕令,就是不去领!权当是不知道。


郭勋虽说是皇亲国戚,但也是拿工资的国家公务员,既然拿钱就得给皇帝干活,而郭先生明显没有这个觉悟。


于是皇帝发怒了,自己交代下去的事情,一个多月竟然没有回音,立刻下旨严查,王廷相也真算机灵,一看情况不妙,马上补交了工作报告。


相对而言,郭勋的认罪态度就不怎么好了,活还是不干,只写了一封奏折为自己辩护,本来这事不大,念在他世代高干的份上,最多也就骂几句了事,可他的那份奏折却惹出了大祸。


必须说明的是,郭勋的那封奏折并没有错别字,这是值得表扬的,不过他的问题比错别字要严重得多。


这位仁兄真不愧是个粗人,他不但在奏折中狡辩,还写下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何必更劳赐敕。”


结合上下文,此言通俗解释大致如下:


这种事情你(指皇帝)何必要专下命令,多余!


姓郭的,你有种,不废了你就不姓朱!


皇帝终于发怒了,他痛骂了郭勋一顿,并召回了夏言。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位郭勋先生平日里贪污受贿,欺压大臣百姓,做尽坏事,人缘极差,朝廷中的言官眼看他倒霉,纷纷上书大骂一番,痛打落水狗。


关键时刻,郭勋终于醒悟,立刻虚晃一枪,表示自己压力过大患病休养,希望皇帝恩准。


嘉靖同意了,对这位老亲戚,他还是比较信任的。官员们见势不妙,也就纷纷缩手倒戈了。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郭勋成功避过风头,大概还能有个安详的晚年,可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夏言回来了。


在夏言看来,张璁多少还算是个干事的人,而这位郭高干不学无术,是纯粹的社会垃圾。要想平安治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必须清除这堆垃圾。


但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家从老朱开始,已经混了差不多两百年,根深叶茂,黑道白道都吃得开,一个普通的内阁首辅又能如何?


普通的内阁首辅自然没有办法,但是夏言并不普通。


他决心挑战这个高难度动作,搬走最后的绊脚石。为此他找来了自己的门生言官高时,告诉了他自己的计划,并问了他一个问题:


“此事风险甚大,你可愿意?”


回答如下:


“为国除此奸邪小人,在所不惜!”


嘉靖二十年(1531)九月,乙未。


给事中高时上书弹劾:武定侯郭勋,世受皇恩,贪污不法,今查实罪行如下,应予法司严惩!


这是一道极有分量的奏折,全文共列出郭勋罪行十五条,全部查有实据,实在是一颗重量炸弹。


嘉靖发火了,他没想到郭勋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壮举”,气急之下将这位亲戚关进了监狱。


事发突然,郭勋十分吃惊,但入狱之后,他却镇定下来,因为他很清楚,凭着自己的身份,皇帝绝不会下杀手,无非是在牢里待两天而已。


他的这个判断非常靠谱,嘉靖只是一时冲动,很快就消了气,还特别下令不准动刑,看样子过两天他就能无罪释放。


然而郭勋错了,他的人生将在这里走向终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