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两百四十七节 布置 【第三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两百四十七节 布置 【第三更】

  我要做皇帝

元德六年夏五月,甘泉宫,刘彻泡在温暖舒适的温泉里,几乎飘飘欲仙。


石渠之会,已经结束将近十天。


在过去十天的时间中,石渠之会的影响,在整个关中发酵。


根据石渠会议精神,刘彻指示少府、大农和御史大夫,开始制定了三老五更的划分制度。


当然了,刘彻也不傻。


他命令有关部门,对以前已经授予三老荣誉的人,既往不咎,不要去触动。


只从今年开始,对三老和五更进行细分。


换言之,就是承认既往的政策,只对今后出现的三老五更进行划分。


这无疑是一个很聪明的决定,减少了许多的问题,更让儒家得以完美背锅。


每每想到此事,刘彻都非常得意。


至于那石渠的最后一个议题,自然必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议题。


这也是制度设计的妙处。


正想着这些事情,忽然,汲黯快步走到刘彻身边,报告道“陛下,代国急报有秦朝遗民,不远万里,来归中国,请陛下明示……”


刘彻闻言,一开始还没弄明白。


直到汲黯将一份代国报告的奏疏,呈递给他,看完了之后,刘彻才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西汉版的土尔扈特部归义事件啊……”刘彻立刻就站起身来,披上浴巾,下达第一个命令“立刻传朕命令以大鸿胪公孙昆邪为朕特使,持节以慰归义之手足!”


“命大鸿胪带朕一句话去给诸归义之义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诺!”汲黯立刻领命,然后他身边的一个尚书郎即刻就恭身一拜,领命前去长安城颁布命令。


刘彻则披着浴巾,走上岸,将那个代国的奏疏拿到手里,问着汲黯“秦朝遗民,既万里来归,绣衣卫及大鸿胪的细作,何以丝毫不报?”


这是一个很大疑。


今时今日,汉室对匈奴内部的渗透,虽然不敢说是无孔不入,但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事先听不到风声?


汲黯答道“绣衣卫与大鸿胪,皆在检讨此事,绣衣卫左都尉尹齐已经在调查了……”


刘彻闻言头,这个事情上面,绣衣卫的情报系统,确实有问题。


但,更大的问题,却是……


“且渠且雕难……想不到,你居然胆敢背朕……”刘彻鼻孔里哼了两声。


绣衣卫的细作和情报网没有得到有关这事情的情报,还情有可原。


毕竟,高阙之战后,草原的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


其实不止此事汉室没有得到及时的情报,其他事情上面,情报的回馈速度也慢了许多。


毕竟,草原形势的变化,让许多被收买的匈奴贵族,难以与汉室的情报人员接头,而且,在高阙城下,还有大批大批的本来潜伏在匈奴的汉室情报人员和亲汉部族,直接倒戈投降。


这些都削弱了绣衣卫和大鸿胪的情报侦测能力。


但且渠且雕难,绝对不在此列。


但这货,却没有报告半分有关此事的情报……


高阙之战后,他甚至没有再报告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了。


这个家伙想干嘛?


刘彻不想去管!


但他既然想背叛,那就要付出代价!


不过,他现在暂时还有用,留着他比毁了他,对汉室更好!


所以,刘彻也就是在心里面将这个事情记下来。


有史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登上刘氏天子小本本上的人,能够逃脱报复!


“说一下,这前朝义民是如何冲破万里险阻,成功归来的吧?”刘彻拿着奏疏问道。


这也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地方。


按照代国奏疏的报告,这支秦朝遗民是从幕北地区出发,穿越瀚海,躲过和冲破了无数个匈奴人的追尾和堵截,回归长城的。


出发时,他们有人口将近五千。


其中三千人是成年人。


而回归长城后,总数只有两千余不到三千。


确实是损失惨重!


但作为皇帝,刘彻都留了一个心眼。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