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节 鼓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节 鼓舞

  我要做皇帝

将此事搞定,刘彻就开始转移到下一个议题。


“高帝遗朕平城之耻,吕后单于书绝饽乱,朕深恨之!”刘彻提着绶带,面色严肃的道“今朕命王师出塞,北击匈奴,马邑斩其右贤王,悬首北阙!高阙逐其大军,斩首以万计,捕俘无数,今王师克定阴山,匈奴北逃……”


刘彻的眼睛从群臣身上扫过,问道“卿等以为,至此,大仇已报乎?”


在将近五十年前的那个冬天。


高皇帝被匈奴冒顿单于围之平城下,到周勃率领从磐石之战后北上的汉军步卒主力南归解围为止。


整整七天,汉军的车骑主力在白登山上瑟瑟发抖。


士卒将官,冻死冻伤无数。


高皇帝刘邦更被迫与匈奴冒顿单于签下城下之盟,开启和亲这个屈辱性的政策。


所谓主辱臣死。


这个仇恨,对于大臣们来说,根本不敢忘记!


至于吕后时期,冒顿单于的那封国书,更是像一个鲜红的巴掌,印在汉室君臣脸上,至今都依旧火辣辣的疼。


冒顿单于居然胆敢觊觎中国太后?


这完全不能忍!


老刘家的祖坟里,列祖列宗的神灵都因此蒙羞和震怒。


休说是大臣,便是皇帝也绝不敢忘记此事!


汉室,又不是宋明。


大复仇主义思想泛滥的汉室,一个最底层出生的男子,尚且可以为报年前某人羞辱自己的先人之仇,远走千里,隐姓埋名,学得技能回乡报仇。


将仇人的脑袋,挂在自己先人的陵墓之前!


至于上层的士大夫们,更是一个个都是君子报仇一万年都不晚的拥护者。


在这样的王朝之中,别说是像宋朝皇帝和宗室被金兵掳走、羞辱那样的仇恨了。


便是檀渊之盟,恐怕也是视为奇耻大辱,必定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必定讨还。


即使自己这一代人讨还不了。


这个使命也会传给下一代人。


一代代接力,直到雪耻为止!


这就是两汉的士大夫贵族的血性!


所以,当刘彻问出那句‘大仇已报乎?’的时候,整个大殿,立刻就轰鸣了起来。


“没有!没有!”


“平城之耻,吕后之辱,臣等一日未可或望,国仇家恨,必当讨还!”列侯们情绪激动的大喊起来。


即使是外戚如窦广国、薄戎奴都是如此。


向匈奴复仇,这是汉家数十年来的政治正确。


哪怕是从前主和的大臣和元老们,也是打着‘如今我们实力不足,应该韬光养晦’的旗号。


至于士林之中,更是将这两个耻辱铭刻在心中。


特别是儒家的士大夫们。


主流的派系,包括谷梁在内,都是发誓一定要报仇!


就算皇帝不报复,我们也要报复!


没有别的原因!


仅仅因为匈奴人践踏了中国的秩序和天道。


使得天朝上国的梦幻破碎。


而中国的士大夫们,与生俱来,就有着要建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秩序的使命。


从而实现自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


如今,匈奴人没有跪下来磕头认输,单于没有来到长安给高帝和太宗谢罪。


这怎么能算已经报仇?


是以,以公羊派为首的儒法大臣们,也跪着拜道“单于一日未谢罪,匈奴一日未臣服,一日不与之言和!”


而黄老派的大臣,也为群体的趋向而被迫跟着拜道“伏唯陛下圣裁!”


在本质上来说,其实最讨厌战争的就是黄老学派了。


因为战争会破坏和影响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更会带来一系列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变化。


但现在,整个天下的舆论和士林的焦,都在要求继续对匈奴攻击。


马邑之战与高阙之战,养活了无数的新兴军功家庭。


带动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旧有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甚至拖着残破的身子,再次站起来。


一张血盘大口,已经在长安上空张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