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唐朝贵公子 > 第五百九十八章:摧枯拉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九十八章:摧枯拉朽

  唐朝贵公子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唐朝贵公子最新章节!


李世民随即又发诏令,下令各路紧急攻打辽东郡诸城。


显然,李世民的心情是很急迫的。


之所以这样不吝伤亡的急攻,是因为此时正好天策军分担了大量的压力,辽东郡正是最空虚的时候。


倘若高句丽的精锐自国内城前来救援,那么这一次,此战的胜负就难以预料了。


高句丽人占尽了天时地利,而李世民征发的大军并不多,规模远远及不上当初隋炀帝讨伐高句丽时期。


何况这样恶劣的天气,如此长的战线,战争拖延一天,对于大唐的钱粮和士气消耗极大。


当初他检讨过隋炀帝的得失,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便是,对付高句丽,只能速胜,若不能速胜,则会陷入僵局,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高句丽人龟缩于一座座的城池和关隘,唐军虽是连续拔了三四个城池,可这辽东郡依旧还在负隅顽抗。


在一连攻势之后,大唐的将士已显出了疲态。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大家实在受不了这恶劣的天气。


李世民回到了御帐,李靖已率中军和李世民会合。


于是在大帐之中,李世民稳坐,随即对李靖道:“各部现下如何?”


“陛下。”李靖眼眸中露出坚定之色,咬牙道:“若是给臣半年时间,臣一定拿下辽东诸郡。”


半年……李世民点头,这和他自己的评估差不多。


当然,拿下了辽东并不算是成功,接下来至少还需花费一年半载的时间,南下跨越白山和黑水河,乘胜追击,彻底灭亡高句丽。


“只是将士们御寒的衣物,还是太稀薄了。许多将士,实在受不了这辽东的寒冷。”李靖道:“不少将士,一到夜里,便被冻得僵硬,因此而受风寒者,也是不计其数。这些高句丽人,十分顽强,陛下要做好长久作战的准备。”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朕会命房玄龄人等,想尽办法,调拨御寒衣物来,哎……”


他还是低估了这寒冬中的辽东。


不过……好在现在大唐大量的产棉,可以紧急的采购,想尽办法调配到各军之中。


十几万大军,在这白山黑水之间,冻僵的土地里,面对一座座坚城,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李靖的心情倒还算不错,他已制定出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下一步,臣以为,理当集中兵力攻打安市城,只要拿下安市城,便可切断辽东与三韩之地的联系。只是……这安市城有重兵把守……臣这里需要足够的弩箭,就是不知……火炮运来了没有……”


李靖就好像一个吞金的怪兽,他所有的计划,其实都是两个字……要钱。


辽东郡可以徐徐攻打,可为了防止三韩之地的高句丽人驰援辽东,那么就必须直接深入,拿下辽东和三韩之地的重要节点安市城。


其实从地理上来说,辽东和三韩之地之间,是有一道山脉的,在这个时候叫做千山山脉,而在后世,则为长白山脉。


这里山势连绵,对于唐军而言,安市城就是这山脉的重要节点,相当于是关中的虎牢关一般的存在。


由此可见,在这残酷的环境之下,要夺取这样的城塞,有多么的困难。


可若是不拿下这里,那么想要切断国内城和辽东的联系,甚至在未来打开国内城,也就是后世的平壤门户,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李靖希望拿下安市,不是没有道理,这虽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可想要有进展,单凭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城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有夺取这里,才能破局。


李世民皱眉道:“安市城有多少兵马。”


李靖道:“他们号称有六万人,粮草无数,此城依山而建,易守难攻……而且,随时可能有高句丽人驰援。”


李世民皱着眉,下意识的权衡着,口里道:“兵马有云,十而围之,朕起精兵,不过十五万人,若是围攻安市,那么其他各路兵马,就要云集安市了。那么其他辽东各城,就可能要放弃。不过,这既然是你的安排,你乃统兵大将,自然依你行事。”


李靖抱手:“喏。”


实际上……李靖的军事行动有点冒险。


十几万大军,耗在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塞,这就意味着,唐军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和安市死磕,如此一来,辽东各郡的压力就得到了缓解。


而唐军若是能拿下安市城,自然是豁然开朗,可若是继续鏖战下去,那么就可能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


李世民想了想道:“下旨,令人紧急调拨火炮来……沿途不可再耽搁了。”


火炮乃是攻城的利器。


不过其实在东方,用处是有限的。


后世的人们一直将火炮视为打开城墙缺口的东西,可这其实是受了西方人的影响。


因为在西方,他们大多是以城堡的模式进行防御,而城堡说白了,就是一道墙而已,火炮一轰,那一堵墙出现一个口子,那么防御就破了。


可是在东方,城墙可就厚重了,这玩意足足有一两丈宽,城墙上甚至可以走马和过车,这么厚的城墙,火炮怎么破?


当然,火炮也不是没有用的,它可以直接轰击城中,大大的降低城中军民们的士气,起到一定杀伤的效果。


而这……对于李靖而言,就是神兵利器了。


议到这个时候,张千突然快步而来:“陛下……奴截获了一封高句丽人之间的书信,里头的内容……”


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张千,当着众臣的面,忙道:“取来朕看。”


那书信落到了李世民的手上。


李世民低头一看,随即冷笑道:“挑拨离间吗?竟说正泰与他们高句丽人勾结,与他们做买卖,将我大唐的甲胄,暗中倒卖给了高句丽人。”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都做声不得。


要知道,大唐和高句丽,可是死敌,即便是互市,彼此会有一些贸易上的往来。


可某些东西是不许买卖的,在从前的时候,即便是生铁买卖都是重罪,更何况还是大唐现在最犀利的重甲呢!


这玩意太厉害了,怎么可能卖给高句丽人!


张千随即道:”是啊,奴也觉得蹊跷,这上头说,陈正泰卖给高句丽人的甲胄,价值才二十多贯。呵呵……这不是开玩笑吗?要知道,他自己就说过,重甲的本钱都要三十多贯呢,就是咱们唐军自己要买,都得五十贯,一点价也不讲。他陈正泰是肯吃亏的人,这不是笑话吗?”


不得不说,这个理由很强大。


李世民不禁笑了,道:“是啊,此等低劣的离间计,朕岂会相信?”


只是那李靖的脸色却极不好看。


这时,李世民抬头看了李靖一眼:“卿家似乎有话想说?”


“陛下……”李靖踟蹰,显得很犹豫,道:“臣……臣……”


李世民就板着脸道:“这是干嘛,有话便说。”


“陛下不说还好。”李靖道:“可是陛下一说,臣倒是想起……大军渡辽河的时候,有一件事……十分蹊跷。当时大军过辽河,有一支高句丽铁骑,半渡而击,他们身披重甲,有数百人的规模,而后眼见渡河的大军越来越多,给我军制造了一些伤亡之后,便呼啸而去了。”


“重甲?”李世民瞪大眼睛道:“他们何来的重甲。”


长孙无忌连忙道:“十有八九,是他们自己锻造的。”


李靖便道:“臣俘获过几个重骑,那甲胄……很奇怪,只是……当时臣没有在意,直到现在……臣这便命人将甲胄取来。”


就在这大帐中的君臣们惊疑之间,李靖果然让亲兵搬来了一副甲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