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唐朝贵公子 > 第四百三十九章:虎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三十九章:虎贲

  唐朝贵公子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唐朝贵公子最新章节!


朝廷颁布旨意的时候,其实草拟诏书的门下省是吓了一跳的。


反复的去尚书省确认了几次之后,才不甘不愿的将诏书昭告了出来。


陛下要扩充东宫卫率。


扩充也就算了,还只扩充一个骠骑卫。


将骠骑卫改为了新军,令陈正泰为新军大将军,令其招募人马,于二皮沟练兵。


这一切就很令人匪夷所思了。


所以尚书省这里,走马灯似的人前来询问详情。


兵部、户部、工部统统一个个的来了,这个问,这新军到底是什么编额,人员配属多少?


那个问,这里的官兵,需要从哪里抽调将士?


又有人问,大营设在哪里?


房玄龄被问的烦了,其实他也是两眼一抹黑,不懂。


进宫去问,李世民只含糊其辞,说好酒需要酿一酿。


酿……你大……


当然,房玄龄终究是不敢骂娘的,可是心里腹诽,这一切都含糊其辞,算什么意思呢?


稀里糊涂的设立一个军马……钱粮让陈正泰自己上报支取,可兵员从哪里来?


若是按卫率的编制,那么兵员肯定是从各骠骑府挑选出人员,而后入营。


可问题在于,也没让兵部配合新军从骠骑府里抽调啊,难道是自行募兵?


自行募兵的话,就和骠骑府的军制差不多了,可又没说在哪里募。


在大唐,地方的军事单位就是骠骑府,骠骑府划定各州的区域,而后在本州里招募良家子。而禁卫军,也就是皇家的精锐,以及太子的卫率,则是从各个骠骑府里挑选出强健的良家子弟来。


可这个新军很蹊跷,既非骠骑府的设置,又和禁军迥异。


除此之外……按理来说,应该从兵部选调武官,可这……旨意里也没明言。


所以满朝文武,都是一脸的疑窦。


这禁卫军不是禁卫军,骠骑府不是骠骑府,就说它是东宫卫率,那也很可疑? 因为东宫没有收到任何的旨意,等于只冠了个名,还是啥都没有? 两眼一抹黑。


陛下说要酿一酿? 那又是酿什么呢?


这一切……都显得极难猜测了。


不过很快? 房玄龄就吐血了。


自己的儿子,那房遗爱小翰林,直接被征调去了新军? 当然? 是不带兵的,做了新军的文职,给了一个录事参军。


要死了? 要死了……


此前还是从七品的翰林官? 在户部观政? 转过头? 做了军中的录事参军啊? 这录事参军乃是军中文职? 相当于后世的参谋,是负责文书工作的。


最可恶的是,这录事参军乃是从八品,还是军中文职,相当于是一撸到底了。


朝中已经开始有许多议论了。


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


而陛下只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好像有什么深意? 可又好像啥都没有。


众臣揣测着帝心? 却都一头雾水。


这边云里雾里? 陈正泰则是在另一边,已风风火火地开始募兵了。


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陈正泰招募的……竟都是百工子弟。


直接新闻报里刊载? 招募百工子弟从军。


这消息一出,又是无数人哗然。


在大唐,jūn_duì 和后世的是不同的,从宋朝开始,就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可在大唐却是不同,从军是极荣耀的事,只有良家子弟才有次殊荣幸


一个家族里,哪怕是世家大族,总会有一些子弟翻身上马,去求取功名,倘若立功,则受赏封爵,家族也与有荣焉。


即便不是世族,这关陇一带的良家子弟们,也打小就在父祖的培养之下学习一些骑射的技巧,他们的人生路径,便是进入骠骑府,而后成为骨干,有的立下功劳,衣锦还乡,也有的碌碌无为,回家继续继承父祖的田产,耕种土地。


百工子弟算怎么回事?而且还是大张旗鼓的招募,新闻报里登了,这一下子,许多人开始察觉到越发的不对劲了。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百工属于贱业,哪怕是有许多匠人在二皮沟和朔方挣了不少的钱,可是贱业就是贱业,至少是良家子们瞧不起的。


这么一些人,自小不学弓马,也不好好做工,从军入伍?


这不是笑话吗?


这兵员的质量,很堪忧啊。


而且在人们印象中,百工子弟们的心思多,不似良家子们一般朴实,是要闹笑话的。


可人们鄙夷轻视也好,其他的也罢,新闻报还是刊载出来了,大力鼓动百工子弟们从军。


从二皮沟到朔方,甚至是鄠县,这些匠人们顿时沸腾了。


于是一下子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些事。


从军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出路,人们也向往着这等事,能从军,某种程度而言,是匠人们地位的提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