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唐不良人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大唐不良人 !


据苏大为在后世的记忆。


大唐与大食的碰撞,那要到唐玄宗时期。


怛罗斯在葱岭以北,即后世帕米尔高原。


大致在后世的哈萨克斯坦一带。


唐玄宗时期,安西大都护高仙芝为追击逃脱的石国王子。


在怛罗斯与黑衣大食军遭遇。


双方激战五日夜,不分胜负。


最后因唐军仆从葛逻禄部叛乱,以致唐军失败。


高仙芝率残部退回四镇。


怛罗斯之战后,大唐并未丢失西域。


而是在短短两年后,就又恢复了元气。


两年后,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进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敌军。


封常清率领唐军继续扩张,直到安史之乱才停止。


若不是安史之乱爆发。


安西都护当有能力再次和大食人一较长短。


在眼下这个魔幻大唐的时代。


不知为何,怛罗斯之战竟比苏大为熟知的那个历史,提前了八十余年。


而且统兵的人,是苏大为的兄弟薛仁贵。


历史在这里开了个玩笑。


薛仁贵与郭待封没有了大非川之败。


但却遭遇了怛罗斯大败。


仿佛历史有一种韧性。


虽经苏大为努力去改变,仍顽固的朝着某种方向前行。


收回心中各种念头。


苏大为长叹了口气。


向着李弘与武媚娘叉手行礼,用坚定的声音道:“天后、陛下,此次大食入寇西域,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清晰向东扩张的战略。


动用兵力十五万,则军民共计百万以上。


如此规模。


诚为我大唐心腹大患!”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上方回荡。


香气氲氤中,殿上盘绕的那些浮雕巨龙,向下俯视着,面露威严。


似乎从这些泥塑木雕的巨龙身上,透着肃杀之气。


大殿上,天后武媚娘、皇帝李弘,还有阎立本,李玄信,十二卫大将军,各军将和六部主官,全都摒息静气,听着苏大为的话。


事情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意识到。


这是一场灭国级别的大战。


而且这一次,竟是别人想要灭大唐的根。


冲着大唐而来。


生死威胁下。


所有的个人荣辱、利益得失,在这一刻,都显得微不足道。


“大食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他们与波斯人有何区别?”


李弘忍不住讷讷问道。


波斯人他是知道的。


小时候在长安也曾见过波斯人立的景教,还有拜火教。


里面的法师,虽然长得高鼻深目,但看起来也算面目和蔼。


“那自然是大大不同。”


苏大为沉吟道:“大食人信奉一神,比之波斯人更具扩张性和排它性。若大食势力真渗透进来,其它信仰都将被视为外道,被视为异端消灭。”


李弘听得不由瞠目结舌。


满殿的重臣也是一片哗然。


华夏文明讲究兼容并蓄。


大唐更是万国来朝,天可汗之国。


其胸襟广大,大至高原雪域上的吐蕃,远至天竺烂陀寺,小至倭岛倭人。


只要尊重大唐的文化和理念,愿意进入大唐的文明圈的,无一不包容。


甚至吐蕃和倭国这种包藏祸心,送遣唐史来长安学习。


大唐也不吝教授其先进的文化、制度。


在唐人,在华夏人的眼里,信仰中,无论道、释、儒家,都是开放的,并无一神之说。


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可得道。


遇到天灾,大禹振臂一呼,大伙一齐治水,拯救万民于水火。


责任与道义,融入骨血。


而亚伯拉罕系的信仰……


洪水来了,我弄艘船把我一家老小带上我走了。


被淹死的都是有罪的。


我把原住民都给灭了,抢了人家的土地。


然后还吃个火鸡庆祝一下。


感恩一下我们的神。


送这么一批人头给我们。


这是文明源头的不同。


唐人实在无法理解那种排它的信仰。


也天然反感那种以自己为正,视其它为异端的学说。


华夏做为发展较高级的文明,早已民摆脱了蛮荒。


讲的是仁义礼智信。


人与天地万物共生。


尊重自然规律。


尊重做人的底线和义理。


武媚娘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苏郡公,按你这么说,这大食的威胁非同小可。若任由他们攻下天竺,或者攻占了碎叶水附近,是否会对我大唐产生威胁?”


随着武媚娘的话,所有人的目光一齐盯在沙盘上。


天竺,在吐蕃雪山之下。


看上去,大唐如今还占着天竺三分之二的土地。


还有吐蕃高原的地利。


似乎不会有太大威胁。


但是苏大为不这么看。


他上前,重拾起竹枝,想了想,递到苏庆节手里:“苏子,你来说。”


苏庆节向他点点头。


心知是苏大为有意让自己表现。


苏大为也在一旁道:“邢国公昔年曾随王玄策攻下天竺,做为征天竺军的副总管,天竺之事,他比我更清楚。”


武媚娘微微点头:“那就请邢国公说一下天竺局势。”


苏庆节手握竹枝,微一沉吟,竹枝在天竺中部一点:“天竺其实是一个大平谷,有些是蜀地,中间低,东西北三面被高山环绕,南面临海。


但是他们这山,并不完整,在西面有缺口,历来大月氏和波斯人入侵天竺,便是从这缺口进入。


以天竺人的能力,完全无法对抗异族入侵。


好在他们也习惯了,一但有异族拿着屠刀冲杀,打不过便跪地求饶。


而且还发展一套学说,可以说服自己,安然向异族征服者乞活。”


一旁的程处嗣嘿地冷笑一声:“这岂非就是三姓家奴?”


苏庆节抬头看了他一眼:“错了,天竺早不止三姓,千百年来一直被异族入侵,一次次跪下乞活。”


“呃……”


程处嗣一时无语。


这种种族,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人若没了脊梁,千百年都是如此,那与牲口何异?


“王都督手中无兵,我不知他能否向吐蕃那边借到仆从军。”


苏庆节接着道:“若他能借到仆从军,或许还能抵挡住大食人的攻势,若是借不到,只凭一个折冲府的兵力,还有那些天竺软脚虾,绝对无法抵挡住大食人。”


竹枝顺着中部天竺,一直往西玛拉雅山口移动。


“虽然吐蕃方向有高山挡住,难以行大军,但是这边的山其实也有缺口,当年我与王都督便是从这边山口出兵。


所以若是在天竺方向守不住,是有被大食人登上雪域的可能性。”


停了一停,苏庆节抬头看了一眼各方向,接着道:“若被大食人在吐蕃上站住脚根,以吐蕃目下四分五裂的松散,只会被他们不断蚕食和吞并。


如果那位穆罕墨德真的是名将的话。”


舔了舔唇,苏庆节将竹枝向大唐方向划动:“若任由大食人站住脚,数年之后,便是又一个吐蕃般的强敌崛起。


他们向北,可以和西域方向的大食人,一齐威胁我大唐陇右。


向东,便可直入蜀地,甚至威胁关中。”


嘶~~


在场诸臣,不由一齐倒吸了口冷气。


方才听到一万大食人打下两部天竺,虽然气愤。


但仍没感觉有多严重的威胁。


直到苏庆节在沙盘上推演。


这些重臣,乃至李弘和武媚娘这才清晰的意识到。


绝不能任由事态如此发展。


愚者谋一时。


智者谋一世。


满殿六部官员,左右宰相,十二卫大将军,乃至大唐皇帝李弘,太后武媚娘。


绝没有一个是庸人。


相反,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大唐顶尖的人物。


眼光心机,远非寻常人可比。


武媚娘沉吟着,问出一个关键问题:“依邢国公之见,天竺这批大食人,需要多久能占领全部天竺,威胁到吐蕃都督府?”


苏庆节抬头看了一眼苏大为,再向着武媚娘:“这取决于,大食人的决心。”


“嗯?”


“方才严寺卿说,大食人征东出动十五万人。那么这十五万人究竟是如何分配的?分到天竺方向,究竟有多少兵力?那一万人是全部吗?


若大食人真的重视天竺,当会增派兵力。


这里面变数太大。


还和大食人统率水平,天竺环境,与王都督的应对策略有关。


恕臣无法给出答案。”


苏庆节双眉微微扬起,显然也有些不满意自己这个回答。


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在朝廷打嘴炮的时候,只要无伤大雅的事,可以随便吹。


但涉及到军事,绝不能靠放嘴炮。


一定要实事求是。


否则迟早把自己玩死。


做为跟随苏大为最早的一批将领,而且是苏定方的儿子。


苏庆节虽没有达到帅才级别。


但也是极出色的将领,深知其中轻重。


“天竺……西域……”


武媚娘在沙盘前缓缓踱步。


跟随在身后的女官慌忙托起武后长长的裙裾。


五彩长裙拖曳于地,仿佛彩凤舞羽。


她那双凌厉且清醒的目光,在沙盘上反复看着,忽然道:“还是西域威胁更大。”


李弘微愣了一下,反应过来,赞同道:“母后所言极是。”


“但无论是西域,还是天竺方向,我们都必须做出及时应对。”


武媚娘沉吟:“天竺或可稍缓,但西域方向,已是耽搁不得。”


天竺虽然是口肥肉,有着巨大利益。


但还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若丢了只是可惜。


还不至于马上危及大唐的生死存亡。


但西域不同。


大唐朝廷靠着这条黄金商路,源源不断的汲取养份。


在太宗之前,西域各小国只用趴在商道上抽取往来商队税赋,便可富得流油。


大唐统治西域后,这些利益,都被大唐垄断。


方能维持大唐百姓优渥的生活。


维持天朝上国的体面。


维持大唐百万府兵。


以及万国来朝的威势。


这一切,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上。


后世鹰酱趴着世界吸血,本质上也是以武力维持商业利益,垄断石油和货币之利。


在这一点上,千年前的大唐,早就是玩剩下的。


所谓世界第一的大国。


便是如此。


它所设下的规则,天下万国共尊。


尊守规则,承认天下共主的身份,便纳入这个文明圈。


共享利益。


宗主提供武力保障,保护藩属的平安。


而小弟们,则要承担各种义务。


比如财赋生意上。


保障唐人在小弟国家超然身份。


所谓一等唐人,二等胡。


胡人与狗不得入内。


还要向宗主国提供各全面的配套服务。


比如让宗主来驻军。


比如宗主要打架,主动提供仆从军。


还是自带干粮的那种。


宗主国若是在本土驻军,还要提供给驻军军费。


总之宗主国是爸爸。


小弟就是儿子。


大唐能在几千年前,便铺开这么大的摊子。


靠的就是商贸之利。


靠的是大唐武德,战争红利。


若是被大食人断了西域商路。


若是失去了大唐战无不胜的招牌。


大唐将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


从世界最强,沦为区域性大国。


从对外扩张,而沦为内卷。


普通唐人的生活,也将随大唐的衰落。


沦落为,被反复收割的韭菜。


能量是守恒的。


要么向外掠夺。


要么向内挖掘。


这是现实规律。


而此时此刻,做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


大唐上至君臣,下至百姓。


又有谁甘心沦为二流国家?


西域,便是命脉。


丝绸之路,便是为大唐续命的血液。


“绝不能,不能让那些大食人,夺走我们的西域!”


阎立本两眼微红,沉声喝道。


狄仁杰也几乎同时叉手大声道:“陛下,天后,西域万不容有失,我大唐,退不得!”


进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要退,只有胡人退,大食人退,我天朝上国,我煌煌大唐,光耀万年,如何能退?


“天后!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请速发兵!”


“臣愿捐家财以实府库,以充军资!”


“臣也愿意!”


“臣家有三子,愿从军,替我大唐杀敌!”


“臣愿从军杀贼!请陛下应允!”


这是国战。


是为民族利益而战。


无分老幼南北。


万万退不得。


朝堂之上,平日里勾心斗脚,满心算计的各部重臣,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都愿摒弃私念,顾全大局。


这个时期的大唐,虽开国数十年。


虽刚经历李治朝的向外扩张。


但整体氛围仍然是积极进取,开拓向上的。


还不至醉生梦死,为了个人之利,而坏了大唐基业,不顾百姓和天下大局。


“哀家替先帝,替弘儿,谢过众卿家。”


武媚娘向着群臣方向,微微鞠躬行礼。


狄仁杰、阎立本、李玄信、程处嗣、苏庆节和苏大为都微微侧身,口称不敢。


此乃人臣之本份。


非为一家一姓。


实为我大唐荣辱,衣冠传承。


绝不容一神外族,悍然入寇。


否则大唐将无颜面对天下百姓。


若不能守住华夏族之道统,无法保证华夏人之利益。


有何面目称天子?


有何面目称朝廷?


朝廷固然有控驭天下的权力,但也有护佑天下万民之责任。


“哀家也会捐出首饰和私房钱,以充军资,奖励作战士卒。”


“母后。”


李弘在一旁情绪激荡道:“儿臣不孝,愿倾尽内帑!请母后不要将首饰捐出!”


是,固然在权力上两者有着暗流和争斗。


但他也是儿子。


听到母亲要捐出全部首饰和私房钱。


李弘天性纯孝,怎能不为之激动羞愧。


“此是朕的责任,当由朕来承担!”


“弘儿住口,大食来势汹汹,是我大唐之敌,天下之敌,岂有你一人能当之?哀家意已决,毋须多言!”


“母后!”


李弘声音哽咽。


殿上群臣人人变色。


在心中,情绪各异,但无不被一种羞愧和耻辱所包围。


大唐开国才数十载。


心气尚在。


前些年对外攻略如火。


先后打下对抗多年的大敌高句丽、吐蕃。


东平辽东。


西平雪域高原。


环顾天下,当真无一合之敌。


这才短短几年,怎么竟弄到如此困窘的局面。


钱,咱大唐有。


只要陛下号召为国捐帑。


满朝公卿,定愿捐出家财,以充军资。


但是人呢?


大唐现在哪有那么多府兵。


关中疲弊啊!


而且,何人可以为帅?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集中在苏大为身上。


这位开国郡公,大唐唯二名将。


大唐第二代名将中,唯一可能应付眼下局面之人。


到这一刻,还不肯站出来吗?


“郡公……”


“苏郡公!”


狄仁杰抢先一步,向苏大为遥遥行礼道:“事急矣,为我大唐国势念,为我华夏衣冠,不被大食一神异教所侵,还望郡公,挺身而出。”


狄仁杰是苏大为的生死之交。


二十余年的交情。


连他都忍不住这个时候站出来,请求苏大为出征。


其余人哪里忍得住。


左相阎立本。


右武卫大将军李玄信。


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并且各部官员。


乃至武媚娘,都向着苏大为开口道。


“苏郡公,此事急矣,为救大唐万民,为抵御大食进逼,唯有苏郡公领兵,方能解危难。”


“请苏郡公出山,为我大唐征西大总管!”


“臣附议!”


“还望苏郡公,以大唐百姓为念!”


“苏郡公不出,奈苍生何?”


“请苏郡公领军!”


“苏郡公,我家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都愿归于苏郡公麾下。”


“苏郡公若领军,我阖家老小,愿从军,任凭驱策!”


整个议殿大殿,一时群情汹汹。


李弘的脸色微变。


苏大为的脸上,现出为难之色。


……


议政殿后。


一处帘幕屏风遮挡。


小小女娃发出吃吃笑音:“阿姊,满朝公卿都在求苏大为出兵呢?”


小女娃身旁立时传来一个不悦的声音:“不许叫名字,要叫阿舅。”


“哦。”


雕玉琢的太平公字吐了吐舌头。


她如今还小,分不清殿上的母后和哥哥,还有那些大臣们在争些什么。


只是觉得有趣。


感觉所有人好像都眼巴巴求着苏大为出兵。


不想自己随口说个名字,居然被阿姊责怪。


小太平做了个鬼脸,吃吃笑道:“阿舅就……阿舅吧,阿姊莫不是喜欢他吧?”


说着伸头悄悄看一眼。


学着大人的样,双手叉腰摇摇头:“不成不成,太老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