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唐不良人 > 第二十三章 不朽之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三章 不朽之功

  大唐不良人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大唐不良人最新章节!


之前谷德昭否定苏大为出任兵部尚书的资格。


一为年纪,二就是才能。


这个才能,不光是上马管军的才能,更是文化、学识。


在大唐,要体现自己学识最好的途径是什么?


无疑便是作诗。


苏大为一首《送瘟神》一出,顿时便是有力回击谷德昭的话。


至少无人敢再质疑苏大为的学识。


没念过长安太学又如何?


没入过弘文馆又如何?


就光凭这首诗,不知压过朝堂上多少文臣。


就算是谷德昭自己,也没把握能胜出。


相当于苏大为一巴掌糊他脸上。


这脸疼不?


这诗可不是随便选的,乃是后世太祖所作。


气势恢弘,冠绝当世。


谷德昭的气势不由一窒。


“就算……就算真有疫毒,是否有你说的那样也还是未知之数!”


谷德昭的声音才起,珠帘后已经响起武媚娘的声音。


“若本后为苏大为作证,谷侍郎可愿相信吗?”


“这……”


谷德昭眼角一跳,忍气吞声的道:“若天后开口,臣自然不敢怀疑。”


不敢怀疑,不等于不怀疑。


武后你亲自下场,有点不地道吧?


你这拉偏架,拉得脸都不要了?


“本后就在此作证,去岁蜀中大疫,若非苏大为力挽狂澜,蜀中必定不能幸免。蜀中若失,关中亦危险!后果不堪设想,此事,除了剑阁都督府,朝中左相与右相,孙仙翁亦是知情者。”


这……


若说武后的话大家半信半疑,可提起右相李敬玄、药王孙思邈,就没人敢怀疑了。


无数人的目光,投向文臣首位的右相李敬玄。


但见李敬玄微微含笑,笑得莫测高深。


嗯,一切都在本相的掌握之中……


才怪啊!


特么的脸都笑僵了。


你知道维持这份淡定有多难吗?


李敬玄差点把手里的笏板给摔了。


蜀中的事……蜀中的疫情之事,他当然是看过折子的。


但当时他忙于朝政,打压左右阎立本。


蜀中那些事,与他何干?


况且那些事都是半年多以前了。


早被他抛诸脑后。


此时被武后一提,顿时记起来。


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没错,蜀中确实出了一场大疫,而且当时十分凶险。


不过这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


什么,居然是苏大为解决的?


对了,这事是陛下下的中旨,没有通过中书省,直接以秘旨下予苏大为。


我也是后来才看到蜀中的奏折,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若真有武后与苏大为说的那么严重,那苏大为的功绩,说救了蜀中与关中,也毫不夸张。


细密的汗珠,从右相李敬玄的额头渗出。


他感觉自己算漏了此事,乃是重大的失误。


心中略有悔意。


但此时被含元殿上文武百官以目光探询,他也只能保持着令脸颊肌肉抽搐的微笑,来回应这些目光。


苏大为……


此子太过危险!


必须除掉此子,才能一统朝臣。


牢牢掌握权柄。


心中涌起这个念头,就听谷德昭艰难的道:“就算你参与蜀中抗疫,比之老夫的功绩也不能说就胜出!”


这话一出来,李敬玄心里便是咯噔一下,知道要坏事了。


苏大为朗声大笑,向着珠帘后的李治和武媚娘先是叉手行礼,又向着武臣班列作揖行礼,最后又向文臣方向拱了拱手。


“谷侍郎,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你可愿听吗?”


谷德昭心里涌起不祥的预感。


可是左思右想,苏大为哪怕真的抗疫有功,那与自己治理黄河,救济数十万灾民,也就是半斤八两。


自己还有当初随太宗赞画之功。


难道还会被此子比下去?


硬着头皮道:“愿闻其详。”


珠帘后,武媚娘也扬声道:“苏大为,本后准你念诗,大声念出来。”


方才第一首诗,已经令她和李治,觉得耳目一新,大感新鲜。


真不知阿弥还能作出怎样的诗来。


虽说早就有耳闻,阿弥颇有诗才,但当面时,还真的没听到吟过诗。


有了武后开口,满殿文武自然无人敢再质疑。


就见苏大为在含元殿上,缓缓踱步,气势沉凝。


说也奇怪,明明是武将出身,身上平日里透的是如山岳般沉稳的肃杀之气。


但这一刻的苏大为,真的从身上透出一种令人惊艳的优雅从容。


如隐世大贤般。


虽然在狂风暴雨,权势博弈漩涡中,却有一种在竹林里信步闲庭,不惧风雨的浪漫旷达。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王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此诗一出,满殿皆惊。


哪怕是端坐于龙椅上的李治,也情不自禁的站起身。


“此诗……”


好大的口气!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纸船明烛照天烧?


借问瘟君欲何往?


这不光是指的蜀中疫情,而是包含了整个华夏的疫情。


才有瘟君一说。


要说困扰大唐的事,如今除了关中疲弊,天下时不时爆发的瘟疫,绝对是最令李治头疼的大事。


偏偏瘟疫之事,又与天人感应牵扯。


他自从登基以来,苦心造诣,灭国无数,拓疆万里。


其功绩比之太宗也相差仿佛。


西突厥在他的治下灭了。


西域数十国在太宗朝时叛时降,现在也被驯服了。


太宗没能解决的辽东、高句丽。


在他手上也变成大唐内藩,为安东都护府所统辖。


西域设立大都护府,稳如泰山。


唯一一个跳反的强国吐蕃,也被灭了。


甚至远到天竺,也成为大唐的羁縻州。


普天之下,莫不以唐为尊。


天可汗三个字,叫得堂堂正正,莫敢不从。


乃敢自称天皇。


与天比肩。


但唯有一样,那是李治心中之刺。


瘟疫!


不说蜀中大疫。


从大唐建立,从贞观十年起,每隔数年,便会爆发一场大疫。


如旧唐书《五行志》所载,永淳元年六月一场瘟疫:关中初雨,麦田涝损,后旱。京兆、岐、陇螟蝗食苗并尽,加以民多疫疠,死者枕籍于路。


正因为这些天灾,李治这些年被言官以天人感应弹劾,不得不下罪己诏,甚至武媚娘也不惜抛出贺兰敏之等人去顶罪,以代表应了天人感应。


为此,世家门阀趁势而起,纷纷上言弹劾,说朝中有奸佞,陛下您应该好好检讨自己为政的得失。


就差没有把废后直接说出来了。


武媚娘为此也不得不忍气吞声。


但是,实在没法子啊。


天灾不断,什么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


陛下您说您为政没错?


那天灾不是老天爷给的警示吗?


李治与武媚娘并称天皇天后,二圣临朝。


人间的帝王都不足以评价他俩的功绩了,都要成圣了。


但是泰山封禅之后,现实却是无情的给他俩狠狠一耳光。


空有雄心万丈,一个个敌人倒在这二圣夫妻档的脚下。


但,偏偏有一个敌人,他们是无论如何无法战胜的。


那就是老天爷。


瘟疫的历史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