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生三国马幼常 > 第二百零四章 江东之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零四章 江东之事

  重生三国马幼常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重生三国马幼常最新章节!


迁都这种事,搁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曹cāo而言,却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原因无它,只是在于邺城早在袁绍时期,就是河北的政治文化中心。而曹cāo在称魏公之后,又是以邺城为都。十余年的jing心治理,现如今的已成为曹cāo治下地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丁不下20万之众。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迁都并不是一件太过费劲的事情。而事实上,作为原先都城的许昌,也不是无关紧要。许昌位中原腹地,战略位置一直是极为重要,甚至有有得许昌者得中原一说。建安元年,曹cāo正是听从荀彧、郭嘉之计,自李傕郭汜的手中救下汉献帝,然后迁都于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经多年的苦心经营,许昌已成为曹cāo治下中原诸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这么一个稳定的国都,不到万不得已的话,曹cāo是绝对不会随便放弃的。但是北伐第一阶段的战事结束之后,许昌地战略位置虽依然重要非常,但作为朝@ 廷的都城,却不免是变得越来越尴尬。


随着南阳和汝南两郡的易手,刘备军实际已从西、南两面对许昌形成了钳制之势。尤其是汝南这一面,从汝南的北境距离许昌,甚至只有不到两百里。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步军最多三ri可到,若是骑军,长途奔袭一天半,就能出现在许昌的城外。此外。由于荆州军同样夺取了豫州的梁郡南半部分。现在也完全可以自梁郡出兵,经陈郡直扑许昌。如此一来,许昌便等于处于三面夹击之下。


纵然是城墙高险,纵然是屯兵十万,纵然是曹cāo这样的不世豪强,也不敢保证能够在三路大军的夹击下,仍然可以成功地守住许昌。而身为都城的许昌,具有无可替代的政治意义。可以遇见的是,一旦许昌失守,给天下人的感觉多半会是许昌朝廷已然覆亡。随即而来的连锁反应。说不定就足以彻底摧垮曹cāo的统治。


当然了,曹cāo也想到过,刘备不会汉献帝这个烫手山芋弄回去。但是曹cāo从来不是一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更何况是这么大的风险。如今休战协议刚刚签订。河北民心也需要安抚,曹cāo在这时选择迁都,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了,迁都一事对曹cāo而言,也并非有利而无害。在他迁都之后,目光异常敏锐的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就不约而同地提出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散布流言,以动摇曹cāo的统治根基。**半个月之后,中原各州流言四起,无一例外都是说曹cāo已准备放弃中原。有意龟缩河北凭借黄河天险死守。而流言这东西,向来是越传越没谱,到了最后传到曹cāo的耳朵里的时候,已经是说曹cāori薄西山,时ri无多,而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在此后两、三月内,形成了一股北方士民南下的峰cháo。虽然曹军四处拦截阻挡,还是有好几万人涌入到荆州和关中之地。


就在曹cāo忙完了迁都之后,建安二十一年的chun节不期而至。过去的一年对大汉的苍生来说。无疑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连绵的战火和天灾,数十万的百姓在这其中丧失了xing命。而接下来的建安二十二年,无疑就是孕育着希望的一年。


按照诸葛亮的建议,所有的汝南的屯田客全部都被解除兵役,然后在年初的时候。其中大约五万屯田客和一万曹军的降卒,拖家带口前往并州。分别被安置在五原、云中、朔方、上郡等四郡之中,由zhèng fu统一分拨农具、种子,开始戍边垦荒。这一部分的屯田客全部被免除了未来三年内的赋税,接下来三年内的赋税也都是减半。此外就在云中诸郡,实行已经是名存实亡的亭里制度,恢复在那里的通知,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并州的民生,为今后的战事增添新的砝码。


诸葛亮的抢点还是很准的,众所周知,在战乱开始的时候,曹cāo为了抑制地方的豪强,开办屯田,固然对恢复社会生产,提供军粮所需有利。但其所谓的屯田制,实际上却是用一种军事手段,强制束缚农民在规定的土地上,进行官六民四的高强度剥削,使参与屯田的军民无不走上了农奴化的道路。因此,自从屯田开始之时,百姓便多不情愿,多有逃亡,曹掾也先此立下重刑,严防逃亡。而这也是曹cāo辖内,屡屡爆发以屯田客为主的下层百姓叛乱的重要原因。而现在解放这些农奴一般的屯田客,虽然不至于有什么划时代革命xing的意义,但是只要拥有了土地,哪怕是荒芜一点的土地,这些屯田客过上的新生活对比从前,还是要好了不止一点半点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该项政策,十余万屯田客不但没有任何抵抗情绪,反而是有些欢呼雀跃的意思在里面。


除此之外,在朝廷有组织的劝导下,原先逃入汉中、陇西和沓中的三十余万雍司百姓,也有相当一部分开始返回故乡了。到了开chun季节,已经有十四万百姓返回关中,并且这数目还在继续增长之中。相信只要假以时ri,关中四郡和并州诸郡就能够恢复至少六七成的生气,其中并州甚至还有可能犹有过之。


相比较并州和关中,司隶三郡的情况无疑要严重一些。刘备控制住的司隶三郡,总人口加起来也才刚刚过十万人而已。联想到后世河南那过亿的人口,这样的人口基数简直是让人yu哭无泪。事实上河南诸郡也不是一直这么荒弊,只是因为连绵的战事,百姓或是死于战乱之中,或是被战火吓破了胆不敢滞留于此。以至于农耕荒废。想要恢复司隶校尉部的民生社稷。徐庶任重而道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