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春秋我为王 > 第1072章 少昊之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72章 少昊之国

  春秋我为王

笔趣阁 biquyy ,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ps:推荐一本《征战五千年》,老司机三红出品,书荒的可以看看。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用这句话来形容郯子此刻的心情再恰当不过。


郯国,本是少昊氏之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前的两昊时代,当时便有嬴姓部落定居在沂水中流,建立城邦,命名为“郯”,那时候,夏商周的祖先都还是蒙昧的野人呢。


虽然郯国历史悠久,是东夷地区的一个文化中心,但由于位置偏东,与中原交流不多。直到周公东征后,郯国才被纳入华夏体系内,降服于周王朝,被封为子国。时间进入春秋后,郯国成了北边鲁国的附庸,双方多次联姻,郯子也屡次朝鲁,吸收了不少鲁国的周礼,与本土的少昊遗泽结合,形成了独有的文化。


之后吴国兴起,北伐郯国,自此之后郯国卷入了齐、吴、鲁三个势力的夹缝里,在中间被推来攮去,没有一天消停,历代郯子只能唯强是依,以此保持自己的社稷。直到二十年前吴国已经完全席卷淮泗,郯国才彻底变成吴王的属国。


郯人的官职用的是鸟名,连贵族的名号也是鸟名,这一代郯子名为“鸿”,郯子鸿继位十年以来,一直乖乖听吴国的话,每年都要按时朝贡觐见,地位和吴国一个小封君差不多,如此才能勉强维持郯国的独立。


谁料今年以来,泗上的形势却骤然生变,吴军大举北伐,与赵国在宋鲁交战,郯就在漩涡边上不知所措,郯子鸿也夜不能寐,总是担心忽然有一天会不会有一支jūn_duì 兵临城下?


他的担心在七月中旬时变成了现实,一觉醒来,郯子鸿愕然发现,一支三千人的赵军骑兵已经在他的城邑下叫门,而更远处,还有五千邹国jūn_duì 徐徐开来,扬起漫天烟尘。


一向好文不好武的郯国人惊呆了,郯子鸿也欲哭无泪。郯国太小了,整个国土还不到五十里,人口不足一万,城内的守卒仅有五百而已。在绝对的武力下,他不得已打开城门,赤着身子,牵着羔羊投降。


就在郯子鸿绝望地以为赵军会踏平他的城邑,夷灭郯国社稷时,一位自称赵广德的贵族却笑着扶起了他,拭去他身上的灰土,替他穿上衣裳,说什么赵与郯都是嬴姓后裔,赵侯早已相见他这位远亲多时了。


随即,赵广德便不由分说,将郯子及他那小小的后宫众人塞入几辆马车,派兵卒押送他们离开了郯国,至于这八千赵军,还有另一项任务要去完成……


鲁国的路经过整修十分平整,车速很快,郯子鸿就这么七晕八素地被带到了宋国,他这辈子从未到过的地方,在芒砀山以东的麻邑赵军大营,见到了他的“远亲”赵侯无恤。


……


“郯君主动让出道路让赵国偏师通行,真是识大体,辨正邪啊,寡人在此谢过,这一路上辛苦了。”


与郯子鸿想象中残酷霸道,一言不合就要族人全家灭人社稷的桀雄不同,赵无恤待他十分和蔼,因为两人年纪相仿,郯子很快就放下了紧张,与其攀谈起来。


“鲁昭公十七年时朝鲁的郯子,是君何人?”聊了一会,赵无恤如此问道。


郯子鸿连忙回答:“正是先祖父,谥号文公……”


赵无恤称赞道:“谥法曰,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这谥号真是绝配。”看来郯国虽然保留了许多东夷礼仪,但谥法上却已经与诸夏接轨。


“寡人素来敬佩郯文公,听闻他为太子时便能鹿乳奉亲,堪称纯孝。继位后勤政爱民,让郯国文教兴盛,到鲁国朝聘,与鲁国大夫交谈也十分得体。他年高识富,当时孔子听说了后,也称赞‘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从此以郯文公为师……”


说起让郯国人骄傲的文公,郯子鸿因突遭变故的紧张心情也完全平复了,之后他还向赵无恤介绍了从少昊时代就一直在郯国流传,现在也依旧存在的“鸟名官”制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